1、中国棉花看新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89.5%,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0余年居全国第一。下图为“新疆棉花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你认为新疆盛产棉花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地处沿海,降水丰沛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深居内陆,光照,夏季有丰富的冰雪融水
【2】新疆棉花在2021年荣获多项全国第一,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交通条件得到重要改善
B.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生产专业化,技术先进
【3】新疆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和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它们分别是( )
A.塔里木河长江
B.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C.黄河长江
D.黄河额尔齐斯河
2、2021年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苹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度重举行。结合北京市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老师说北京市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其依据是( )
①西北是山地,东南是平原 ②西北是平原,东南是山地
③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④河流白东南流向西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
【2】在北京市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反映了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历史悠久的古城
C.文化中心
D.现代化的大都市
【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山脉属于太行山脉
B.永定河的汛期在夏季
C.②山脉在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京市河湖多,水资源丰富
3、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京是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C.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D. 北京有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
4、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秦岭——淮河
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 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6、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因为( )。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7、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季风 D. 地形
8、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长江、黄河的源头所处的地形区是( )
A.②四川盆地
B.③青藏高原
C.④柴达木盆地
D.⑤内蒙古高原
【2】①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它( )
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
B.地处长江干流中游地区
C.不利于长江航运的发展
D.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3】含沙量最大的黄河,中游流经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原地区。该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4】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最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加强长江上游陡坡的开垦
B.鼓励长江中游洞庭湖的围湖造田
C.加强黄河中游的植树种草
D.重点开发黄河河口地区的水能
9、我国四大牧区中盛产哈萨克羊的是( )
A. 西藏地区 B. 新疆地区 C. 青海牧区 D. 内蒙古牧区
10、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丘陵
【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中梯田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水土
B.放牧
C.观光
D.种粮
【3】“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的主要生态影响是( )
A.减少开垦土地,保持植被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人民收入
D.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11、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12、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古族---开斋节
B.汉族---端午节
C.彝族---手鼓舞
D.白族---那达慕大会
13、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A.俄罗斯、日本
B.朝鲜、越南
C.老挝、越南
D.韩国、菲律宾
1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内陆 D、海洋内部
15、小明从南京乘坐高铁去北京,途中听到列车员报站:“列车前方到达徐州站。”下图中表示徐州站的是( )
A.
B.
C.
D.
16、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得以飞速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 ( )
A.自然资源丰富
B.交通运输便利
C.科技智力资源密集
D.自然环境优美
17、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即进入中度老龄化。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读“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老龄化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的是( )
A.云南
B.青海
C.福建
D.辽宁
【2】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水平高,死亡率低
B.环境优美,人均寿命长
C.经济水平高,迁入人口多
D.人口密度大,迁出人口多
【3】为积极应对“中度老龄化”,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C.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D.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8、下列有关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流湖泊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区 B.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C.北方均为内流河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19、我国的“硅谷”是( )
A. 北京中关村 B. 中国科技城——绵阳
C. 上海浦东新区 D. 沪宁杭工业区
20、人口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分别占全国的 43%和 57%,人口占全国的 94%和 6%。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 )
A.南少北多
B.南多北少
C.东少西多
D.东多西少
【2】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约是西北部人口密度的( )
A.5 倍
B.10 倍
C.15 倍
D.20 倍
21、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
22、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水利枢纽.
23、我国之最:
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_______;最平坦的高原是 ______;受水蚀作用最强的高原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纬度最低的盆地是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平原是______;“黄淮海平原”是指______;平原被称为“水乡”、“鱼米之乡“______。
24、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在各个地方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艺术、风土民族,工艺特产等。
2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 地区。
26、被誉为中国的“国粹”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________。
2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
28、下列货物需从起点运到终点,用什么运输方式最合适(在表中用√表示)、
| 起点至终点 | 铁路 | 公路 | 河运 | 海运 | 航空 |
两箱急救药品 | 北京—拉萨 |
|
|
|
|
|
| 密云水库—北京城区 |
|
|
|
|
|
五十吨钢材 | 上海—拉萨 |
|
|
|
|
|
一万吨海盐 | 天津—上海 |
|
|
|
|
|
十万吨大米 | 武汉—上海 |
|
|
|
|
|
29、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______,山区面积广大;我国的地势特征是地势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30、我国的首都(_______)。我国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31、下图示意湘、鄂、赣三省地理位置和三峡风景,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本区域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和①_______(行政中心)为中心,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
(2)本区城市群水陆交通便利,其通过京广线和京九线连接南北,并通过_____铁路和“黄金水道”_____(河流)承东启西。
(3)A是_____(山脉),湖北西部风景优美,5A级景区多达8个,当地因地制宜可大力发展的产业是_____。
(4)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它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本区域稀土主要分布在_____,本区域采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
3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其中A是________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________,水资源短缺的是________。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原因是________。结合图中信息说说,为缓解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增加能源供给?________(两条即可)
(3)长江沿岸经济发达逐步形成了________工业走廊和钢铁工业走廊,其中上海宝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________其铁矿原料主要来自长江上游攀枝花,得益于________的有利条件。
33、赣州市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下图“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1)(观察发现)左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_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__。
(2)(实验探究)观察左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___;乙地表植被_____,水土流失多。
(3)(联系实例)观察右图,可以得出,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_____。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___________、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等。
34、西北—青藏地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的植被从东到西依次是:____→荒漠草原→____
(2)甲地区目前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
(3)____(城市)太阳能丰富,称为“日光城”。
(4)由图中信息可见,甲、乙两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什么?(至少写两点)
(5)关于C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本地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
B.绿洲边缘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C.本地区靠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就可以保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35、要素联系综合思维.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读图,回答问题。
(1)观察北半球气温分布图,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2)B处气温数值可能为________(“大于0℃”或者“小于0℃”),主要原因是该地__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AC两地气候差异巨大,A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C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造成两地气候差异巨大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不同。
(4)依据甲地气候资料图判断,该气候最可能在________大陆西岸,该气候区植物叶片小且表面有“蜡质层”,其作用是________。
(5)依据乙地气候资料图判断,该气候为当地发展________业提供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