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赣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同学们准备为这期课程设计标题,但对“奋斗”二字的书体有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从下面的书法作品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C.只有牢牢抓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主题,共青团就能畅享壮丽的青春之歌。

D.张晓明的土特产供不应求,主要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是(     

A.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解说:这句话中的“入木三分”使用恰当。

B.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屏息敛声            抑扬顿挫

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并列结构。

C.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天吗?”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均使用正确。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说:这是一句省略句,省略了“于”字,应该为“甚于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国界医生组织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组成的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性志愿者组织。

B. 《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一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 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D.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B.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刻画女子的动作。

D.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3】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在章节表现形式上,该诗采用了①______的形式,其突出的表达效果是② 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词填空

(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诗》中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相似,激励人们突破传统思想,大胆创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眼风光北固楼。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回答问题。

红军里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

他们英勇的故事流传很多。他们并没有得到或者要求作为小孩照顾,许多人实际参加了作战。据说在江西,红军主力撤离以后,许许多多少年先锋队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成年游击队员并肩作战,并且甚至跟敌人拼刺刀。

(1)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作____,他们大多出身于_____

(2)他们有怎样的共同性格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侯发山的《灯》一文,完成小题。

①周末,小伟回必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因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有时做事啊,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③到节详细记叙了父子俩钓鱼的经过,写了“我”的内心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父亲提出钓鱼,小伟充满疑惑→父亲准备不用鱼竿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伟呵呵一笑→ ____________,小伟打了个愣→父亲时时关注自己,___________

2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人物描写角度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⑵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3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阅读链接材料,说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灯”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鲁迅《藤野先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半命题作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要抓住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②要有真情实感,做到寓情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②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