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情景下,语言表述最准确最得体的是( )
〖情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成为这一季的总冠军,雷海为也成为了网络关注的焦点,同学小强说:“一个送外卖的,读诗有什么用?”同学小敏则持反对意见,她对小强:
A.“送外卖的都比你背的诗多,还有脸说?”
B.“别总瞧不起送外卖的,笑话人不如人!”
C.“在你看来,人生只有赚钱这一件事才有用,是吗?庸俗!”
D.“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点赞。”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后,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王树增的《长征》是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
C.法布尔的《昆虫记》,只是向人们介绍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飞向太空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再现中国航天人以身许国、砥砺前行的英雄形象。
3、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漩涡(xuàn) 浮燥(zào)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àn)
B.拙劣(zhuō) 喧哗(huá) 矗立(chù) 强词夺理(qiǎng)
C.炫晕(xuàn) 卑鄙(bì) 妩媚(fǔ) 接踵而至(zhǒng)
D.翡翠(fěi) 棱角(líng) 虔诚(qián) 纷至踏来(tà)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方案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C.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风气。
D.在学校艺术节中,初二五班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虽然发展了学生个性,而且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品味颈联中“抱”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安得广厦干万间,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__》)
(4)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6)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礼记·虽有嘉肴》)
7、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大圣跳下树,径至厨房里去。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第24回)
【1】以上选段选自古典名著 。
【2】一条如意金箍棒,战天斗地除妖魔。孙悟空的形象历来为人喜爱。选段在刻画孙悟空的形象时,又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特点?
【3】物以稀为贵。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一般人是根本无法享用到的。选段中作者如何表现人参果的宝贵的?采用了什么手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公的中药铺
庄泽远
①阿公的中药铺是从他的阿爹那里继承而来的。自我有记忆起,阿公便喜欢同我絮叨各类草药的作用以及他多年来的行医经验。他常唤我坐在高高的小凳上,陪他问诊开药。与其他重实践不重医理的郎中不同,阿公熟读医书,常常说些我听不懂的话。
②相比起痴坐,还是抓药好玩许多。我常瞎抓一把来考阿公,有一次攥了把根圆柱状、光滑无毛的玩意儿去问阿公。“这是当归。传说有位男子为治妻子的产后血症跋山涉水到峨眉山下求医问药,三年后终于得到良药,而妻子在家三年望丈夫归家,故后人将此药唤作当归。”我又抓过三七。“三七三七,要长三到七年药力才最强。”诸如此类。我印象最深的是蛇娘救公主所用的龙胆草。我听不进阿公玄妙古奥的道理,却无心插柳地记住了许多相关的历史人物、狐妖虎精的故事。所以,年少的我深信,每个带着岁月刻痕的药柜子里都藏着一个神魔鬼怪。
③药铺除了卖药,还有代人煮药的营生。潮汕人擅用土瓦罐煮汤,用它来煮草药也极好。罐体六面被燃着暗火的草木包围,瓦罐利用气体的热量传递来煎煮中药,久煨不沸,不施明火,不伤药材之性,使各种药物的精华浓缩于药汤中。阿公会在瓦罐的盖子上留一个小孔,用来平衡罐体内部的气压。在药汤煮好之前,透过小孔脱逃的气味悄悄混进空气中,进而被我吸纳。不知道是不是生长环境的关系,我尤其喜爱中药的味道。纯粹的中药味不比诸如中药煲鸡等加入药引的汤汁那般鲜美,它寡淡而平凡,但透着某种风骨。细细辨别,中药的味道也富有层次:当归,浓烈冲鼻,空气中能闻出苦涩;大枣,甘平而兼得清香;三七,略带腥味,苦中回甜;川贝,微带苦味,却不难闻,比之当归味道略淡……当各种药物混杂在一起时,味道就更趋丰富而独特了,每副药都有各自的味道。每当我辨识出罐子里的药材时,阿公便喜形于色,乃至于将求医者晾在一旁,陪我细细琢磨。
④我真切喝进嘴里的,是阿公亲手泡的洋参茶。记忆里,家中的小库房永远堆积着如山的中草药,号称“百草之王”的洋参会被郑重地放置在小孩儿碰不到的阁子里。备战高考的每个晚上,阿公总会为我泡上满满一杯洋参茶。他先将剪碎、洗净的洋参粒铺满杯底,随后注入滚烫的热水,拧上盖子,仿佛将我的一切关于神魔鬼怪的幻想一气糅进杯子里。然后,像耐心的老妪一样候足一个小时,待其生发完全,再慢慢拧开盖子,一股幽远而馥郁、仿佛来自洪荒的草药之气裹挟着氤氲的水汽直潜入心底。那种芬芳,不似清茶的朴素,也不比浓茶的苦闷,沉郁厚重,绕梁不绝。
⑤每晚读书累了,我便合上书本,陪阿公坐坐。那年年初,阿公在家不慎滑倒,住院三个多月。出院后,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他才无奈同意关掉药铺。与我闲谈间,阿公总是不动声色地说到过去,说到我在孩提时同他一道问诊、煎药的往事。我能从阿公的言辞中捕捉到他希望我继承中医事业的念想,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⑥毕业后,我没有如阿公所愿去上中国最好的中医药大学,却义无反顾前往广州求学,那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故乡被抛却在身后,渐渐成为他乡。
⑦去年秋天,我短暂地回了趟家,整理完阿公的遗物,我绕道来到他的中药铺。铺门紧闭,灰尘落满窗棂,阿公走了,没有了主人的中药铺也终将消逝。一砖一瓦仍旧熟悉,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看阿公开药方、看药铺人来人往的光景仿佛近在昨日。我似乎又闻到了药材的甘香,那是萦绕在我生命中最迷人的香气,永远不会消散。
(选自2022年03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阿公的中药铺为线索,细致描述了“我”儿时与阿公在中药铺快乐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阿公对“我”的爱及厚望。
B.文章第②段讲述“我”幼时和阿公的快乐生活,为后文写“我”对阿公的怀念做铺垫。
C.第③段写我喜欢中药的味道是因为“我”从小闻着中药味长大,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
D.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铺满”“注入”“拧”是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公为“我”耐心泡珍贵的洋参茶的情景,写出了阿公对“我”的爱。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阿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似乎又闻到了药材的甘香,那是萦绕在我生命中最迷人的香气,永远不会消散。”这句话的理解。
9、请以“成长路上_________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