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荸荠(bí qi) 咫尺(zhǐ) 干涸(hé) 硌(gē)牙
B. 发怵(chù) 棘( jí )手 媲( pì)美 挑衅(xìng)
C. 缄(jiān)默 譬喻(pì) 牟(móu)取 家醅(pēi)
D. 狩(shǒu)猎 哂(shěn)笑 啮(niè)齿 酬和(hè)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中国,“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这些家喻户晓的形象已成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这批作品,既展现艺术家精神,又彰显时代风范。其中,李可染的中国画《树水牛》墨色淋漓,意境深远,最受观众喜爱。近600余件作品激扬向上,充满生气,无不体现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
A.“这些”是代词,“深厚”是形容词。
B.“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此句中,“形象”做主语。
C.“墨色淋漓”“意境深远”,前者是偏正短语,后者是主谓短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无不”删掉。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的是黄河,“自康乐以来”中“康乐”指的是诗人谢灵运。
B.“烈士暮年”中“烈士”指为国捐躯的人,“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法。古代书法又称信札、尺书、尺素、书翰、书函、书柬、书简、书札等。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均出自这本集子。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我国“四书五经”中“五经”之一,是一部儒家论著的汇编。
B.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对待世界的一种哲学态度。
C.成语“鲲鹏展翅”起源于《庄子》中的传说,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D.词是诗的别体,它的格式由词牌名来确定,《卜算子·咏梅》中,咏梅是词牌名。
5、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③经论学,伛偻丈人④乡里贤。披衣倒屣⑤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③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④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⑤披衣倒屣:形容热情迎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请赏析颔联中的“染”、“燃”字的妙处,并说出这一联呈现出的季节特征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季节特征有何不同?
6、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______的小说 _____________ 。这是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__________________年写成的。
(2)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主人公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住你的暖
马德
①那一年,他十岁,和班里的同学打架,同学被打急了,一撒手,说我不和你打,你是个野种,你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他一边拉扯,一边大声哭嚷:“你才是野种呢,你才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呢!”
②他哭着跑回家,拖着哭腔,厉声问母亲:“你告诉我,你是不是我的亲妈?”
③母亲一下子僵在那里,好半天才镇静了下来。母亲说:“儿啊,别听别人胡咧咧,赶紧吃饭吧。”一边说,一边收拾着满桌子的狼藉,却手脚慌乱,不知道从何下手。
④第二天下午,父亲便急匆匆地从矿上赶回来了。父亲的脸色黑黑的,严肃得让他有些害怕。以前,父亲回来总是一把把他架到双肩上,然后把买回来的好吃的东西尽数摊在炕上,让他随便挑着吃。现在,他缩在炕角,怯生生地看着父亲,父亲一下子变得遥远了起来。
⑤父亲说:“既然这样,孩子,这件事,爸爸必须得跟你说说。是的,我们不是你的亲生父母。十年前,一个老婆婆把你抱到矿上交给了我。你来到咱家的时候,身上裹着一条小薄被子。而小薄被子里,除了你,还有一封用牛皮纸写的信,那是你的亲生父母写给你的信。信的大意是,因为家里穷,无力抚养你,所以他们才把你送出来。将来,等你长大成人后,他们还会把你接回去的。那封信还在,就锁在墙角的那个米色的柜子里。等你长大了,爸爸会让你看的。”
⑥爸爸走的那一天,用矿工有力的双手,再次把他举到了肩膀上,他“咯咯”笑个不停。是的,这就是他的爸爸,一个很爱很爱他的人。
⑦之后,每天他都趾高气扬地去上学。是的,他什么都不少,为什么要比别人矮一截呢?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曾经和他打过架的同学,后来再没提起过关于他的身世的事情。“即使提起来,我也不怕,我有亲爸亲妈,我有养父养母,你们谁有?”他总在心里,这样骄傲地想。
⑧他总是盯着那只米色的柜子出神。有一次,他问母亲,钥匙在哪里。母亲笑笑说:“钥匙只有一把,在你爸爸那里。”他便有些失望。那封信,会是怎样的呢?恐怕已积了很多的尘土了吧。上高中的时候,他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那次,父亲打开了那只米色的柜子,他的心“怦怦”乱跳,以为父亲要做什么,但很快,父亲又把它锁上了。这一锁,他上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娶了妻,生了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⑨父亲从矿上退休后,已经很老了。有时候,他会想,我的亲生父母呢,他们也该很老了吧。他们还记得曾经写下的那封信吗,还记得那个承诺吗?
⑩当了一辈子矿工的父亲,最后是得了肺癌去世的。料理完后事,他终于得到了父亲那把一直带在身边的钥匙。当他哆哆嗦嗦地打开柜子,却发现,除了那条薄被子,里边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⑪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⑫在一旁看着他的母亲,浑浊的双眸里早已蓄满了泪水。“孩子,你是找那封信吧?”母亲一边说,一边啜泣,“哪有什么信啊,那是你爸爸怕你想不开,怕你被别人欺负而编的一个谎言。这些年,俺俩守着这个秘密,不敢让你知道。其实,你的亲生父亲也是一名矿工,在一次矿难中死了。那时,你刚刚出生不久,你的生母丢下你就走了。于是,你爸爸把你带到了咱们家……”
⑬“扑通”一声,他跪在父亲的遗像前,长哭不起。迷离的泪眼里,他仿佛看到了那封信。是的,那是养父饱蘸了所有的爱,为他写成的。他也要像父亲一样,把它锁起来,锁在自己的心窝里。他知道,这封信锁多久,他就会暖多久。
【1】阅读全文,从“他”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心理/表现 |
十岁那年 | ① | 生气 |
第二天之后 | 得知身世 | ② |
上高中时 | 看父亲打开米色柜子 | ③ |
处理完父亲后事后 | ④ | 感动(感激) |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第⑦段中“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傲视别人,用在此处不恰当,请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养父母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5】文章直到结尾才揭开柜子的谜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情境作文(也称情景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请根据以下情境进行写作。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写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
提示:(1)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代替S。(2)你可以就这个情境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根据这个情境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针对情境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3)字数不少于600字,自拟题目,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