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渭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百手起家 B. 娴熟 潇酒 如梦初醒

C. 建树 仲裁 摧枯拉朽 D. 篡改 馈退 一丝不苟

3、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反映的是兄弟情。

B. 《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背影》反映的是父子情。

C. 《下棋》作者梁实秋,作品通过描绘形形色色的下棋状态,反映人性百态。

D. 《合欢树》是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追忆母爱的文章,反映的是母子情。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B. 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C. 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③风休住,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⑤无风水面琉璃滑,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⑥中原乱,__________,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⑦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⑧得志,__________;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默写杜甫《春望》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这是某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写完整。

人物:达雅

与保尔的关系:保尔的妻子

相关事件:A

人物:朱赫来

与保尔的关系:B

相关事件:教会保尔拳击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没有耳朵,可是它们正在倾听

登  哥

①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有位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小提琴奏鸣曲,结果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产量超过其他试验地产量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印度的另一位农民也在一块1亩左右的稻田中每天播放25分钟交响音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地的水稻的株高超过30厘米,比相同面积没有听过音乐的水稻长得更加茂盛与茁壮。而在日本,一家音响器材公司楼下空地上种植的蔬菜,明显比其他地方的蔬菜长得快,且味道更好。

②让植物随歌起舞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清代诗人侯嵩高写了一本书,名叫《秋坪新语》,其中讲述了一则“弹琴菊花动”的故事。据说,侯嵩高非常喜欢弹琴和种花。有一天夜里,他秉烛弹琴,当他弹得起劲的时候,书房里的菊花也随着悠扬的琴声“簌簌摇摆起舞”。

③那么,植物有听觉吗?我们知道,人和动物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至耳内,刺激内耳里的听觉神经,然后再通过耳蜗后的神经将声波通过脑干传到大脑皮层,这样就听到了声音。植物会有这样的构造吗?经过解剖,研究人员并没有在植物体内找到能够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反应的结构,也就是说植物并没有耳朵。

④不过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植物末端的花朵能接收周围的声音。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超过650朵植物花瓣的实验中,测量了花蜜的产出并且观察了花瓣对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和对其他背景声音的反应,例如风声、雨声。实验结果显示在几分钟内,通过花瓣感知附近蜜蜂翅膀的声波,植物花蜜中糖的浓度比平时增加了20%。“花似乎能够吸收声波的振动,并且分辨出无关的背景噪音。”研究人员说,“这种能力很可能使一些植物具有进化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它们传播花粉的机会。这或许是花朵呈碗状的原因之一,以便更好地捕获声音。”

⑤如果说植物能够捕获声音并对其加以分辨,那么音乐又是如何促进植物生长的呢?法国的植物学家兼音乐家斯特哈默认为,音乐中的每一个乐章都应该对应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某一个氨基酸分子,一首完整的曲子实际上对应的是一个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蛋白质。当植物听到这一曲目时,体内的酵素会更加活跃,从而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

⑥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和花瓣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蒸发水分的“窗口”。当音乐播放后,音乐的旋律经空气传播会产生有节奏的声波,这种声波振动刺激叶片和花瓣表面的气孔,可增加气孔开放度。气孔增大后,植物增强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光合作用更加活跃,合成的有机物质不断增加;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得到增强,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能量,这样,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⑦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声波刺激还会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分裂快了,植物自然就长得快、长得大。

⑧植物的神奇远不止于此,它们还能听到更多的吗?这等着科学家们去发掘。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第②段引用清代诗人侯嵩高的“弹琴菊花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音乐是如何促进植物生长的呢?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带着   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