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来宾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误入白虎堂

B.《愚公移山》——出自《列子》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D.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期中考试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在学校组织的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3、下列关于名著及名著阅读方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一部科普巨著。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着“昆虫的史诗”美誉,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比喻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B.在“三打祝家庄”这一情节中,宋江一打二打均失败,原因在于忽略了当地民众的力量,三打的成功在于离间扈家庄和祝家庄的关系,并暗中招降李家庄庄主扑天雕李应,使祝家庄实力大减。

C.《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上层英雄好汉中极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D.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阅读科普作品既要把握科学概念,还要理解科学精神。这两类作品都以把握知识为主,语言风格与艺术趣味可不必关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A.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三种方法说明了中国瓷器烧制技术高。

B.中国瓷器有素肌玉骨之像,是因为采用高岭土为原料,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

C.第⑤段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了中国瓷器的美化装饰由简单到精细的发展过程。

D.中国瓷器的彩绘画面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传说故事,也有寓意丰富的图案。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王濬,字士治,晋益州刺史。②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③降幡:降旗。④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⑤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下”一“收”,以对比的手法,写出双方实力的强弱。

B.颔联先写吴国苦心经营的防守溃败,再写一遍黯然的投降结局,从侧面体现了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

C.颈联中的“往事”指的是历代王朝的更替,“山形”指的是西塞山,这里通过具体描写西塞山的奇伟竦峭表现了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尾联借故垒萧条长满荻花暗喻藩镇割据势力终将走向灭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着重写王濬一方势如破竹的攻势,暗示后文国家统一的必然。

B.诗中既有客观的历史记述,又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和作者复杂的感慨,史、景、情完美融合。

C.这首诗借古讽今,既是对破坏统一各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迎头痛击,也是借六朝的覆灭警示骄奢腐败的唐王朝统治者。

D.全诗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海天一色的画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2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来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2)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灶台

①快过年了,今年的年夜饭我想请家人到饭店吃,打电话跟母亲商量再三,母亲执意不肯,说:“去饭店多浪费,正好咱们村的天然气开通了,你快回来看看咱家的新燃气灶吧,灶具崭新锃亮,一打开关,蓝色的火苗蹭蹭地往上窜,锅底连一丁点灰星儿都没有,一会儿一大锅饭就做好了。咱们就在家里用新通的燃气灶台做顿大锅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多好!”

②拗不过母亲,我只好辞了饭店的预约,采购了一大批食材回老家。刚进厨房,母亲笑着给我把围裙摘掉说:“这大锅饭你做不了,还是我来吧!”我只好在一边给妈妈打下手。母亲虽然满头白发,身躯也不再挺拔,但做起饭来娴熟的刀工、麻利的速度依然不减当年,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一下子回到儿时的遥远记忆中。

③母亲嫁到我家时刚满二十岁,我父亲在家里是长子,连爷爷奶奶全家九口人,最小的四叔才八岁。母亲在娘家是最小的宝贝女儿,嫁给父亲后,每天要做九个人的饭菜,还要下地干活。那时候物资匮乏,白面只有过年时才舍得吃,平时只有红薯。一大家子都正值壮年,饭量是惊人的。为了让弟弟妹妹长身体,妈妈每天中午都要擀红薯面条,一锅一锅给全家老小侍奉好了,母亲才抹把汗,自己扒拉两口,又忙着下田干活了。

④那时烧的是柴火,烟熏火燎。每做一顿饭,母亲的脸上头发上全是烟灰。她是个有心人,不断琢磨着改进家里的土灶台。她让父亲用泥巴垒了两个灶肚相通的灶台,主灶肚旺火烧饭,余火会流转到相通的另一个灶肚子,用来烧热水备用或者热馒头用,而且也解决了出烟的问题。烧柴时母亲又积累出一套好经验,摆放柴火时围着灶肚圆圈摆,中间留个大圆心,用母亲的话叫“做人要实诚,烧火要虚心。”

⑤长大了我才明白,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柴火摆的太实,缺少氧气燃烧不充分,冒黑烟而且火不旺。只有摆成虚心的,才能让氧气充分进入,燃烧更充分火才更旺。母亲虽然讲不出科学的大道理,却也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了真理。

⑥后来,家里才告别了柴火,用上了散煤灶台。母亲又迅速琢磨出怎么样掺黄土煤烧得更旺,怎么样封火既不会灭火又节约煤炭的巧办法。她还设计出一个土灶台,在主灶肚的两侧各垒了两个灶肚,充分利用主灶肚的余热,一个用来给我们烤棉衣,一个用来烤筋红薯或烤馒头。记得那时,每天晚上,母亲把蒸熟的红薯放在灶台右边炕肚里。第二天早上,我和哥哥上早自习时,取出来的红薯经过一夜的温烤,外焦里嫩,拿着暖暖的烤红薯上学,边走边吃边暖手,那温暖而香甜的滋味一直伴我成长。

⑦再后来,有了煤球就更方便了,母亲再不用担心捅火的时候煤灰满天飞,越来越干净的灶台让母亲做起饭来更加顺手了。那年母亲有了孙子孙女,都说隔代亲,母亲对孙子孙女的爱更是疼到骨头缝里,每天一大早起床给孩子们做饭。几个叔叔家的儿孙们也都爱赖着母亲的灶台,母亲只要做好吃的,就招呼着他们过来。我家的灶台从来都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天都热热闹闹。如今,燃气灶已代替了煤球,母亲更加高兴了,说:“这燃气真快真省劲,一大锅水一会儿就烧开了!”

⑧“芳儿,菜好了,快帮忙端菜!”母亲的呼喊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一看,母亲已经变戏法似的做了满满一灶台饭菜;青椒炒肉丝、小鸡炖蘑菇、牛肉炖土豆、清蒸大鲤鱼、番茄拌粉皮、锅盔夹豆腐串……我笑着赞叹道:“妈,您这手艺可以开饭店了,瞧这一桌盛宴,馋死我了,咱们赶紧开饭吧!”

⑨我们一大家子举杯共贺新年。母亲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光看咱家的灶台,都经历了五次变革,从烧干柴到烧散煤,再到烧煤球,烧煤气,现在又用上了干净高效的天然气,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不但灶台变干净了,吃的也越来越好了,看看这一桌子好吃的,你们说,现在生活这么美,我能不幸福吗?”

⑩听着父亲爽朗的笑声,看着母亲神采奕奕幸福的笑脸,我的眼泪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母亲把灶台当成了她的舞台,奉献了一辈子,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哪个不是围着母亲的灶台长大的?

【1】说说题目“母亲的灶台”有何作用。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母亲已经变戏法似的做了满满一灶台饭菜;青椒炒肉丝、小鸡炖蘑菇、牛肉炖土豆、清蒸大鲤鱼、番茄拌粉皮、锅盔夹豆腐串……

【3】从记叙的方法上看,第③到第⑦段是什么顺序?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幸福是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是   ”为题作文。

要求:(1)请将文题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