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乐东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B. 良多趣味(良:很)

C. 晴初霜旦(旦:早晨)   D. 林寒涧肃(肃:严肃)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家眷   渺远   瑶洞   哀草连天

B.迁徙   岛屿 污蔑 销声匿迹

C.狡辨 鼓掌   膏药 豁然开朗

D.推嗓 雾霭   徘徊 轻歌慢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年轻人还是应该谦虚一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会令人反感。

B.法制思想开始取代人们习惯多年的人情世故,其作为武器或保护盾的作用开始深入人心。

C.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新”,恢复了中国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自选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7)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②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体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演家也犯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昨晚你妈妈去看了昆剧:比从前差多了。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温,带着绍兴戏的薄的感仿儿和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还有是太卖弄技巧。陈西承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已没有前途,改它千吗?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金成铁”!

(1)读选段①的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在选段②中,傅雷认为“艺术工匠”和“艺术家”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关于甲骨文的主题阅读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班级决定组织以“触摸甲骨,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组织小组提前在班内张贴的有关甲骨文的材料。

(材料一)

商人以其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为,创造成一个个表意字符,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便是现代汉字的起源甲骨文是已知的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其中蕴含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构造“六书”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甲骨文也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态和发展的基本框架。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字体渐趋划一,行款也趋整饬,字体字距日趋均等。

(材料二)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晚期使用的占卜记事文字,在出土的15万多片甲骨中,不仅有流星、日食、月食、彩虹、骤风这些自然天象,更多内容涉及三千多年前的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会构成、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饮食宴食等日常生活,是研究中华文明史、追溯国家起源、寻绎中国思想渊薮的宝贵史料。

甲骨文发现之前,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公元前13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无可辩驳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

(材料三)

“一字千金!破译一个字奖励10万。”2016年10月,《光明日报》刊登的一则“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掀起一阵甲骨热潮,学界为之振奋,群众也跃跃欲试。

与热闹悬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年后,首批获奖名单公布,仅有两项分获一二等奖,奖金为10万元和5万元。重赏之下,甲骨文释读成果为何寥寥?一方面,甲骨文字的破译不是从字到字孤立地进行,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甲骨学各领域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冷门”甲骨学曾长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材料四)

就在甲骨文破译、甲骨绝学传承发展面临瓶颈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一个甲骨学全面发展与传承弘扬的新时代,从此起航。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点亮了甲骨文破译的新希望;跨学科、开放式、协同创新,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助力甲骨学研究再上新台阶;表情包、文字库、共享平台,鲜活的甲骨文化产品,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材料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3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是我国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已出土的甲骨有15万多片。

B.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商朝的自然天象和日常生活等,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

C.甲骨文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起源,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态和发展的基本框架。

D.甲骨文字的破译是一项系统工程,甲骨绝学的传承曾长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2小文认为甲骨文不过是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古老文字,过时难懂,没有探究价值,对本次活动参与热情不大。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取并概括要点,向小文说明活动意义。

3小慧所在的小组准备在探究成果展示环节分享甲骨文表情包。请你联系材料四,以下面表情中的一个为例,说明小组分享甲骨文表情包的用意,使分享更生动有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