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A.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学生减负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群所覆盖。
D. 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个小时搅动融化锅里沸腾的材料,这真是一份极累人的工作。
C.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在古诗词曲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由,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______。再就写景来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______,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______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______。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A.心旷神怡 活灵活现 轻描淡写 有板有眼
B.神思恍惚 活灵活现 浓墨涂抹 栩栩如生
C.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D.神思恍惚 惟妙惟肖 浓墨涂抹 有板有眼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滔滔不绝,流连忘返。
B.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C.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D. 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按课文内容默写(每空1分,错字、倒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2)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3)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渹》)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不畏浮去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9)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 统计数据 | ||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 很有必要 | 没有瞎耽误工夫 | 无所谓 |
13% | 16% | 71% | |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 开设了 | 未开设 | 不清楚 |
30% | 36% | 34% | |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 是 | 否 | 不清楚 |
3% | 79% | 18% |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列出了有关孩子“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劳动实践中能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D.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3】针对材料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材料三的相关内容给予反驳。
9、按要求作文
历史的讲述,离不开那些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历史的创造,也离不开一个个堙灭在时光里的普通人。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普通船工,是建造苏州园林的一位普通工匠,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的一位无名英雄……你的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展开联想,发挥想象,以“我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