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昌都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线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rú) 词(yú) 眼(yì)   首低眉( hán)

B. 亮(zèng) 文绉绉(zōu) 扶(yiè) 广无垠(mào)

C. (dú) 红(fēi) 一抔(póu) 强聒不舍(guō)

D. 形(qí) 磨(cèng)  责(jié) 廓然无累(lèi)

 

2、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然(qiǎo)       娌(zhóu)       遥无消息

B.刻(juān)       (xiāo)       锐不可当

C.秀(qí)       首(qiào)       坦荡如砥

D.亮(zèng)       (kàn)       殚精竭虑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退(kuì)   屏息敛声  战()   残绝人寰

B.发(bān)   眼花瞭乱  遗zhǔ) 殚精竭虑

C.裁(zhōng) 摧枯拉朽  辱)   锐不可当

D.熟(xián)   震聋发聩  然(qiāo) 一丝不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B. 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不比家乡好,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C. 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 随着污染源的逐渐增多,雾霾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损害人们的健康。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上阕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文言诗文填空。

(1)     ,零丁洋里叹零丁。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俄顷风定云墨色,    

(4     ,吟鞭东指即天涯。

5     ,自将磨洗认前朝。

(6)伤心秦汉经行处,  

7   ,雨脚如麻未断绝。

(8)潭中鱼可百许头,

9《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词人范仲淹揭示守边将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0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其中最能表现劳动者艰辛的句子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且将一生草木染

方蕾

①喜欢一种颜色久了,便自然而然想穿上这般颜色的衣裳。就如我,总觉得青色是大自然里最超脱飘逸的颜色,每见绿竹猗猗、群松春睡时,就想将这松竹之色,染一点在自己的衣袖间。

②我对青色的喜欢,源自一句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指的是青色的衣领,这青色从何而来呢?也许是源自《诗经》里的另一首诗: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丰饶的大地上,妇人采了一天的蓼蓝,却连一衣兜也没采满。

③采蓼蓝是为了染色。古时,人们会从花、叶、根、茎中提取染液,为织物染色,称为草木染

④仁厚的蓝,是草木染最质朴的颜色。是谁在千年以前,染了第一片蓝?那一定是惊艳的一天。从此,日子里万般颜色,竟都可以从自然中来。

⑤蓝草染蓝色,茜草、红花染红色,栀子、柘树染黄色,乌桕叶染冷冷清清的灰……草木如地母一般,将能量与心意馈赠于人。细心的妇人懂得这般馈赠,采摘、调配、浸染、冲洗、晾晒……多少次反复,终于沉淀出古代中国特有的草木染。草木染丝线,织绣的山河便在春天里绵延;草木染布匹,四季原野就做成了衣裳。

⑥在辽远的时代里,你想要染得一个颜色,可能要等。

⑦等一个季节,等一株花草长成。春有春的风物,冬有冬的清绝,等待一次恰逢其时的相遇,急不得——自然的时令从来都使人敬畏,最早的草木染,像极了长久的情感,耐得住性子,守得住静谧。

⑧这长情里又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栀子花净白,却能染出黄色;石榴花如烈焰,染出的却不是火热的红;蓝靛水薄薄地浸过白纱,微风拂过,颜色竟似凌晨的月光。那月色里的蓝,便被命名为月白

⑨草木染出的颜色,温润天然,契合了自然万物的诸般气质。秋香、天青、松绿……命名深美,让人不禁联想到意境。中国人对自然的色彩审美和情感寄托,也在草木染中,沉淀悠远。

⑩《红楼梦》里的色彩美学和情感,在大观园的草木染里藏着线索。读到第四十回,我们感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四样颜色皆是草木染所得,又各有一种天然气息。宝玉撰写了一篇祭文,其中有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那茜纱便是银红的软烟罗,是用茜草染的,独给黛玉做了窗纱。潇湘馆的绿竹衬着茜色窗纱,是《红楼梦》的色彩美学,鲜明生动的青春爱意,也是宝黛悲剧的草蛇灰线

草木染颜色,贴合着自然,也投射着人物的气质。即使都是草木染的红,杏子红与石榴红的意蕴也不尽相同。杨贵妃的裙是红花染的,张扬、热烈的红,力证着她的美艳与喜悦;黛玉是茜色;更民间一点的女孩儿,是杏子红。

还记得那个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的女孩儿吗?她在《西洲曲》的江畔,遥遥一望,江南水乡的青春光彩,瞬间便让人觉得亲切了。《捣练图》里,穿着杏子红上襦的女子倚着木杵偷闲,寻常女子的生活便声色热闹,栩栩如生。

人生若如草木染,杏子红该是多么从容喜悦的一生。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读到此处时,我不由得希望,灵巧脆弱的林妹妹,能夜夜在一席杏子红绫被的环拥中安稳休憩,仿佛茜草沾着泥土的香气,能妥帖地包裹她的一生。

时间就像草木染着一匹布这般,染着我们的一生,又浸润、沉淀着我们的一份长情。我也愿意对我这一生的草木染,怀有期待与欣赏。

在广阔、丰饶的自然草木间,我愿意做一个终朝采蓝的人,把一生悠悠又专注地浸染,染出青青的衣领,染出美好的月白,染出喜悦的杏子红,染出妥帖的草木香气。

(摘自《读者》2021年第20期)

【1】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从作者对“青”“蓝”两种颜色的叙写来看,也符合这个意思。

B.作者希望黛玉在杏子红绫被中安睡,可以感觉到作者对身处富贵人家的黛玉的深切同情。

C.文章流露出作者希望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色彩,自己的人生要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D.文章大量引用古代诗文,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文章更有韵味,增添文采。

【2】在第⑩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潇湘馆的绿竹衬着的茜色窗纱”是“宝黛悲剧的草蛇灰线”?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遇见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