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桅杆(wēi) 嶙峋(lín) 镌刻(juān) 蜕皮(tuì)
B. 石砌(qì) 悄然(qiáo) 蚋虫(ruì) 要塞(sài)
C. 雕镂琢磨(lòu) 轧扁(yà) 鱼鳍(qí) 舳舻(zhú lú)
D. 池沼(zhǎo) 纤夫(qiān) 汴梁(biàn) 酷似(sì)
2、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千年前,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劝诫人要了解自己, 。如果不能了解自己, ,生命必然狭窄。如果不能了解自己的无知, , 。
,经此过程,我们才能扩大自我的理解能力、约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享受生命的能力。
①就不能持续超越自我
②就不能持续发现自我
③生命必然僵滞
④并了解自己的无知
⑤这是自我教育与持续学习的过程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①③④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yán) 飞漱(shù) 晓雾将歇(xiē)
B. 轩邈 (miǎo) 属引(shǔ) 素湍绿潭(tuān)
C. 缥碧(piāo) 沿溯(sù) 鸢飞戾天(yuān)
D. 白昼 (zhòu) 窥谷(kuī) 林寒涧肃(jiàn)
4、下面是小郡同学在读书分享会上所做的发言,其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句是( )
因为热爱文学,我已经阅读了很多书籍。①其中的外国名著有美国作家阿西莫夫的《基地》《新疆域》,②近代名著有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③古诗方面我最喜欢代表着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诗经》,④古文我也有所涉猎,最喜欢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和柳柳州的《小石潭记》。我坚信,广泛阅读,是提升文章鉴赏力的最佳途径。
A.①
B.②
C.③
D.④
5、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展示了边塞的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2)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杜甫《登楼》中通过咏怀古迹,讽刺当朝昏庸,寄托个人抱负的诗句是 “ , ”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
(5)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赋予“愁”以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予“愁”以形态;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赋予“愁”以重量:“ , 。”
7、①阅读《昆虫记》后,你对蟋蟀的了解一定非常深入。根据积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②与蟋蟀相比,蝉的“居所”又有什么特点呢?
8、阅读下列《社戏》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④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1】课文标题是“社戏”,本选段内容却几乎没有涉及,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结合原课文标题,试着概括本选段的主要内容。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并列的。
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说明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封闭的、聚族而居的村子。
C.选文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又写“我”受到的“嘲笑”,这相互矛盾。
D.选文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说明我霸道。
【4】联系全文并结合材料,探究鲁迅到底怀念的是什么?
【材料一】
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末期仍风行一时。
【材料二】
这社戏是什么模样呢?“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目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它的风致。”
——鲁讯语
【材料三】
这社戏原来也毫无出彩之处: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然而老旦终于出台没有什么?
——网络评论
【材料四】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结尾语
文段(二)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9、请以“一股暖流心中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