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 处处志之 志:标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脸郏(jiá) 悄然(qiǎo) 深恶痛疾(è)
B.溃退(kuì) 要塞(sài) 绯红(fēi) 锐不可当(dāng)
C.镌刻(jūn) 默契(qì) 窒息(zhì) 屏息脸声(liǎn)
D.锃亮(zēng) 歼灭(qiān) 吹墟(xū) 杳无消息(yǎo)
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稽首(jī) 咫尺(zhǐ) 相形见绌(zhuō)
B. 蓬蒿(hāo) 挑衅(xìn) 沧海桑田(cānɡ)
C. 缄默(jiān) 淳朴(chún) 俟其欣悦(sì)
D. 犀利(xī) 籍贯(jí) 汗出浃背(jiā)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父亲pán( )跚的背影中流淌着的舔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kuì( )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怍;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老信客以大半辈子的穷愁liáo( )倒演绎出的无悔的忠诚……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7、下面这段话选自《傅雷家书》中1954年7月27日深夜的一封信。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段话的感悟。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所顾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道闪电 那抹红霞!
周凯刘阳
①此刻要尽情欢呼,此刻让泪水流淌!39秒584!中国选手武大靖像一道闪电划过冰面,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期盼已久的平昌冬奥会金牌。
②时间退回到决赛前。场上开始介绍运动员:“武大靖。”武大靖举起右手,向观众席挥了两下,耸耸肩膀。他眼神专注,神情轻松,如赛前训练一般,戴上防护头盔,轻轻滑向起点。
③发令枪响,站在内道的武大靖如离弦之箭,如猛虎下山,第一个弯道前就抢占了领滑位置。他的身后,两名韩国对手和一名加拿大对手紧追不舍。直道,武大靖紧背双手,加速前行;弯道,武大靖单手抹冰,快速过弯。一圈、两圈、三圈、四圈,武大靖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他在终点线前高举双手,高速冲线,给对手留下一个红色的背影。
④冲过终线的武大靖没有停留,径直滑向场边。在那里,51岁的中国队主教练李琰飞身跃上防护墙,师徒二人紧紧相拥!没有语言,只有激动的泪水。
⑤观众席沸腾了!在看台上为武大靖加油助威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观众挥舞国旗,为中国男子短道的突破欢呼雀跃。
⑥武大靖双手把国旗举过头顶,沿着冰面面向观众席缓缓滑行,所到之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五星红旗在武大靖的手上飘扬,映红了他的脸庞,映红了冰面,映红了江陵冰上运动场。
⑦颁奖典礼上,武大靖指着胸前的五星红旗站上最高领奖台,他努力不让泪水流出,露出淡淡的微笑。
⑧颁奖结束,武大靖和参加男子5000米接力领奖的队友滑向女队队员们和教练李琰,和她们拥抱,并将她们从场外抱进场内,与五星红旗合影。
⑨“如果可以掰开金牌,我愿意将它分给所有队员!”武大靖说。
(来自2018年2月23日新华网)
【1】请概括这篇特写的主要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3】请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文章标题有何妙处?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成功与失败、欢笑与哭泣……而这一切,都将会是曾经,都将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