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卷,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
②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③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
④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
⑤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 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①④②⑤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挣脱(zhēnɡ) 蛮横(hènɡ) 行(hánɡ)辈 风雪载(zài)途
B.狩猎(shòu) 纨绔(kù) 龟(jūn)裂 戛(jiá)然而止
C.撺(chuān)掇 冗(rǒnɡ)杂 亢(kànɡ)奋 缄(jiān)默无语
D.拙(zhuō)劣 瞭(liáo)望 羁绊(bàn) 强(qiánɡ)词夺理
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草原的天气说变就变,暴风雪不期而至时,陈教授正带着李响等三个生物系的学生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雪越下越大,他们忧心忡忡,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李响望向鬓发斑白的教授,油然而生敬意:年逾古稀的老教授总是以身作则,他不辞辛苦地采集样本,对于学生的不耻下问,他总是耐心解答。雪渐渐的小了,李响知道工作马上又要开始了……
A.不期而至
B.忧心忡忡
C.以身作则
D.不耻下问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对于“安史之乱”所能够知道的可能就是历史书上那些简单的、冷冰冰的东西。但有了杜甫,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在战乱中的苦痛,以及他的思念、忧虑,他的极其复杂的情感。在杜甫之前,人的生活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被写到诗里的。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打开了我们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__________________,或者说他第一次照亮了中国人的人生。
A.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第一次把战争的苦难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B.杜甫的伟大在于他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写成了诗 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人生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C.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人生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D.杜甫的伟大在于他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写成了诗 他第一次把战争的苦难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2】【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6、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作者___,字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___”。柳宗元与___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按照示例完成表格。
| 人物 |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 名著中的相关内容 |
示例 | 保尔·柯察金 | 意志坚强 | 他不向命运屈服,带病坚持写作,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著作。 |
| 尼摩船长 | ① | ② |
8、 修车老汉
(1)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2)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3)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4)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5)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忿忿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6)“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 ,言简意赅。
(7)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8)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9)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10)“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11)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 下来,“吓死了!”
(12)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13)“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14)“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15)出差回来好长一 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16)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17)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18)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19)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 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_________(高潮)→_______ (结局)
情感态度:_________ →冷漠→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
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
【3】结合语境,说说第(13)段加点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怎样的心理感受。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4】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
【5】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9、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⑶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