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 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敌阵,横渡长江。
A.坚固 斗争 打败 打垮
B.牢固 战争 战胜 突破
C.顽固 战斗 消灭 冲垮
D.巩固 激战 歼灭 冲破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蹒跚(pán) 婆娑(suō) 遒幼(qiú) 不折不挠(ráo)
B.洗涤(tiáo) 濒临(bīn) 洨河(jiāo) 摩肩接踵(zhòng)
C.岔道(chà) 上溯(sù) 记载(zǎi) 藏污纳垢(gòu)
D.粗糙(cào) 佃农(diàn) 雕镂(lòu) 惟妙惟肖(xiāo)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其中之一。
B.《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花费三十年时间写就的这部“昆虫的史诗”,行文活泼,语言诙谐,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责任”改为“使命”)
C.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去掉“能否”)
D.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多位来访者。(去掉“超过”或“多”)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读书
陆游
归志①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②。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③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②元元:指人民。③课:诗中指阅读。
小语:这首诗开篇两句就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1)_____,文中(2)____一词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也 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小文:是啊,后两句诗中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随着年龄增大视力大不如前的诗人依然(3)_____的画面,自然地体现出作者忠于人民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小语: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首七绝,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学习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小文:对,从这首七绝中,我发现陆游不但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伟大诗人屈原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屈原(4)_____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6、小语以“情韵悠悠”为主题,制作了本学期古诗文分类表格,请你补充完整。
情韵 | 诗文名句 | 作者和出处 |
东篱赏菊,意趣盎然 |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 |
以物自比,漂泊无定 |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
临江远眺,轻染乡愁 |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 | 崔颢《黄鹤楼》 |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 (4)________,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
遐想史事,慨叹机遇 | (5)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
空有才华,怀才不遇 | (6)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渔家傲》 |
空明澄激,幽静迷人 | (7)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7、学校开展“读经典,品人物”读书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人物梳理。
书名 方法 | ①《_________》 | |
检索信息 | 人物:②________ 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六和寺 | |
圈点批注 | 圈点: 【甲】 (他)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乙】 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 (他说:)“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 批注人物性格: ③_______ |
参看点评 | 点评: “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 原著中表现人物“精细”的情节:放走金老汉后,担心郑屠派人追赶他们,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方才离去。 |
8、课外阅读与理解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第①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改为
【2】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
(1)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3】第④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提示,将体现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 )→( )→( )
【5】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说说理由。
【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9、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像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