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宋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被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
D.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宵(xiāo) 抉择 开天辟地(bì) 朝气篷勃
B.诬蔑(miè) 缅怀 招摇撞骗(zhuàng) 暴风骤雨
C.堕落(zhuì) 悲愤 风雪载途(zǎi) 挑拔离间
D.瞭望(liáo) 烦躁 戛然而止(jiá) 消声匿迹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濒临(bīn) 鲜腴(yú) 记载(zài) 翘首以待(qiào)
B.胆怯(qiè) 雕镂(lóu) 殷红(yān) 春寒料峭(xiào)
C.恶劣(liè) 题跋(bá) 炽热(chì) 潜滋暗长(qián)
D.箕畚(jī) 要塞(sè) 镌刻(juān) 恹恹欲睡(yàn)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B.美国诺奖得主斯底格里茨在《美国真相》一书中犀利指出,横亘在上层和下层之间日益加强的鸿沟是美国当前困境的根源所在。
C.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秉持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讲述了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特殊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故事。
D.记者们将用眼力捕捉中国故事,用脑力解读人民情怀,用笔力诠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彩华章,为时代丰碑标注新的高度,为社会进步提供信仰的力量。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古诗文名句,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良多趣味。(( )《三峡》)
②泉水激石,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_______,山山唯落晖。(( )《野望》)
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⑤_______,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⑥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孟子>三章》)
⑦我报路长皆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7、我们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又能汲取人生智慧。请你结合《昆虫记》的具体内容,从这两个角度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100-120字)
8、[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4】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 (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 (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 (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9、作文(1)题目:秋天里的故事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