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B.《艾青诗选》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他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代表作有《向太阳》《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C.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严厉,不乏爱心,《傅雷家书》就是他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D.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报告文学中,主人公保尔那段著名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演说时说的。
2、下列关于《简·爱》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是一本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以其真情实感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情节都取材于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亲身经历。
B.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在这里,海伦·彭斯和谭波儿小姐给了她温暖和爱,但好友的去世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开始登报求职离开这里。
C.简·爱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厉自省,调整思想并校正人生航向。她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就是她通过痛苦反思,对爱情和罗切斯特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D.简·爱在宗教的呼唤下,差点答应嫁给圣约翰,关键时刻听到了心灵的呼唤,终于摆脱了“神恩”的控制奔向自己的幸福。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总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使得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B. 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C. 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不由得长吁短叹。
D. 老王办事总是拖泥带水,得找个利落的人跟他配合。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用符号标示句子的主要成分时,“命令”是动词“战斗”支配的对象,是宾语的中心语,用“”标示。
B.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句子的主干是“他靠椅子”。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用“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情感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请赏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妙处。
【2】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话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画面。
6、请写出几句与时间相关的名言。
7、(题文)名著阅读.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2019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_____________ 》。
(2)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_____(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撒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结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
【1】阅读③—⑤段,根据提示概括围绕“窗花”讲述的事情。
(1)_____________
(2)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贴上新窗纸;
(3)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