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濮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萧洒 凄然 油光可鉴 藏污钠垢

B.瞥见 蒙昧 弹精竭虑 催枯拉朽

C.愚钝 崎岖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D.燥热 泻气 抑扬顿挫 眼花潦乱

2、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màn)   名(ruò   祖母(shù

B.(yàn)   (pì 病(yì

C.(sùn)   (gù 绉(zhōu)

D.责(jié   (xiè   (dì

 

3、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能说古道今、褒贬讽喻。对联之美,美在工整。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对应部分的词性、短语结构相同。请你运用所学的词性和短语的知识,给这副对联的下联选出正确的顺序( )

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顺序已打乱):①树边红雨 ②小苑西回 ③唤起一庭佳丽④看池边绿树 ⑤此间有尧天舜日。

A.②③④①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⑤④②③

D.②①④③⑤

4、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乃记之而

D.其两膝相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描写了长城边悲惨壮烈的战争场面,表达了守边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2】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诗句:                         

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4)《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国的记者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______》。

【2】书中写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

B.他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1】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所至写到了所见所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所至

所见

所感

走近山脉

坚硬、震惊

岩羊

神秘、神奇

抵达山门

山泉、峭壁、巨石

局促、心悸

深入山路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我选第______段,批注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说说你读出了哪些“西北精神”。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你的爱一直都在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