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昭通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B.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第一部曾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曾”和“在2015年”对调)

B. 网络文学拉动了网络文艺形式,丰富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拉动了”和“丰富了”对调)

C. 阅读专家帕克表示,儿童藏书减少是之所以其阅读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删去“之所以”)

D. 大学向游人开放不仅会让更多心向往之的青少年提前感受自己的梦想校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不会干扰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将“会让更多心向往之的青少年提前感受自己的梦想校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不会干扰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命名为《西行漫记》。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由优美的诗歌开篇,饶有兴致地解说“星座与亮星”。

C.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腭、翅膀、足等,而《昆虫记》的作者一反常规,主要用室内观察的方法重点来研究昆虫的外形。

D.《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为帝王作传有十二本纪,为诸侯作传有三十世家,为人臣作传有七十列传。

C.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呼,例如,“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因为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D.符节,指君主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渡荆门送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本诗颈联描绘的景色令人陶醉,充满了浪漫色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精练严密的语言论述天、地、人与战争成败之间的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变得浮躁,有人认为是环境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题文)阅读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幸运垂青有耐心的人,我的孜孜不倦终于有了回报。稍稍隆起的肉在不停地变化着,出现了一拱就破的一条细线。卵的顶端被其中的婴儿的额头顶着,顺着那条细肉线抻着,像小香水瓶一样微微开启,分落两旁。蟋蟀便像小魔鬼似的从这个魔盒中钻了出来。”

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的科普巨著_______,此书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______________”的美誉。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⑴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⑵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⑶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⑷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⑸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⑹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⑺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A]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⑻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⑼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⑽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⑾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⑿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B]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 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⒀“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⒁看母亲愕然得瞪圆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⒂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⒃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在第⑻段中,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联系全文,分析父亲取得了哪些“胜利”?

2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3按要求赏析词句。

(1)[A]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凹凸不平的土路。(请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B]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请从用词的角度品析该句的妙处)

4试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5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书包与我们朝夕相伴,见证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里,装着我们成长的秘密;那里,也装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那里,还装着我们不羁的想象。

请以“书包里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