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海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新冠疫情。

B.对待学习,我们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节都不要轻易放过。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引起高度重视。

D.他白手起家,多年来在商场上披荆斩棘,终于有了今日的成就。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交御 拭干   惨淡     旁倚斜出

B.蹒跚 炫耀   马褂     触目伤怀

C.举著 狼藉   珊栏     情郁于中

D.赋闲 炫耀   锁屑     深不可侧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和《红星照耀中国》都是回忆性散文。

C.《苏州园林》出自桥梁专家、教育家叶圣陶之手,他的代表作品有《白杨礼赞》

D.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一般是二十岁的代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______,可以辩难,可以______,哪怕是争得脸红脖子粗,都______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呢,只有唯唯诺诺,______,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

A.受教     诘责     无关     洗耳恭听

B.受教     反诘     无碍     洗耳恭听

C.指教     诘费     无关     俯首帖耳

D.指教     反诘     无碍     俯首帖耳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登高怀远,所登之地,所登之时皆含情感。《野望》中,诗人王绩首联便点出了“望”的时间是①______,地点在“②______”,流露出自己欲从田园中寻求慰藉而不得的孤寂之情;而杜甫的《春望》在题目即点出了“望”的时间,但整首诗找不到“望”的确切地点,意在表明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诗人③______之情。

【2】阅读画线诗句,从中任选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4)《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完成下列小题。

(1)《经典常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

(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或关注点密不可分。请以《经典常谈》为例,谈谈你是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歌声也是绿的,与翠竹枝头上跳跃的百灵鸟和鸣。那声音,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在我幼小的心里,母亲是比百灵鸟更出色的歌唱家!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喜上眉梢”。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不光是我们自愧不如,我想,任何作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协调,那么匀称,那么优美!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动人的舞蹈。

⑧啊,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

⑨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文章有删改)

【1】母亲本是普通的劳动者,作者为什么称赞她为“最伟大的艺术家”?请结合全文,分点作答。

【2】文章前三段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竹?请简要回答。

【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至少结合两种修辞)

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歌声也是绿的,与翠竹枝头上跳跃的百鸟和鸣。

【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文章阐述你的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为贵”,也倡导“和而不同”,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朔州市实验中学校组织以“和”为话题的八年级演讲赛,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代表班级参加。

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②语言有感染力;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