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代表作。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
2、结合语境,下面加横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已经很普及,许多普通百姓在上面发送的各种搞笑视频,真令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黄海森林公园,领略自然之美,真是怡然自得。
C.2015年11月3日,法国巴黎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让世界反恐联盟变得炙手可热。
D.《舌尖上的新年》,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栅栏(zhà) 池沼(zhǎo) 惟妙惟肖(xiāo)
B.颓唐(tuí) 妥帖(tiē) 着眼(zháo) 介胄之士(zhòu)
C.轩榭(xiè) 气氛(fēn) 纤细(xiān) 迥然不同(jiǒng)
D.濒临(pīn) 踌躇(chú) 脂粉(zhī) 情郁于中(yù)
4、下列各项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游层林浸染的山门风景区,是四平人品秋赏景的最佳选择。
B.经过开学后的调整,小明已经找回了那个状态极佳的自己。
C.为了防止同学们上网搜答案,老师建议家长不要给学生们配备手机。
D.考试后,同学们最害怕的是能否取得好成绩。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彩丝穿取当银铮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③碎地声。
(注释)①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②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③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1】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_________动人场景。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后两句的画面。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饮酒》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甲)
①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②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央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③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乙)
①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③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④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①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选文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③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一次他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经历。
“铁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破“铁环”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还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全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
【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96岁奶奶人生观,点醒无数人:活得通透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最近,被郑州一位96岁的奶奶圈粉了。奶奶在夜市摆摊卖煎饼,已有30年之久。晚上11点,当大家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准备息时,奶奶却刚刚开始她的“夜生活”。她熟练地和面、擀面、放馅、煎饼,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收推,然后,去集市买菜,回家体息。每当别人问她:“这么大年纪了,为何不在家体息、享福,还要出来摆推?”奶奶总是微笑着回答“我觉得在家闲着挺难受的,就算老了,也要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当别人问她:“你每天见到这么多夜间工作者,觉得他们难不难?”奶奶一本正经地说:“走正道挣的钱,再难也容易;走邪道挣的钱,再容易也难。”听完奶奶的话,大家纷纷感叹:“奶奶的人生观,真是通透豁达,令人肃然起敬,太值得我们学习了”;“那些平凡善良的人们,一样值得尊重,一样可以被称作英雄”;只要我们能辨得了是非,放得下得失,容得下幸福,坦坦荡荡做人,尽心尽力做事,就一定能看得明白,活得通透。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呢?请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