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 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 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树立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我国将重阳节设立为“老人节”。
B.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增长了约30%左右。
C.“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不仅积极落实具体方案,而且家长们都纷纷表示支持。
D.在开江的县城新宁镇,银杏从多年前就开始被广为栽植,繁盛至今,它见证了这座城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趵突泉的菊花展开始后,到这里观赏的人便络绎不绝。
B. 展览馆里陈列着各式各样别具匠心的工艺品,令人驻足欣赏。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近日,一位语文老师惟妙惟肖地朗诵《将进酒》的视频风靡网络。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嶙峋(xún) 胆怯(qiè) 模(mú)样 摩肩接踵(zhǒng)
B. 遗嘱(zhǔ) 脸颊(xiá) 推崇(chóng) 卓(zhuō)有成就
C. 溃(kuì)退 横亘(gèng) 畸(jī)形 叱咤(chà)风云
D. 慷慨 (kǎi) 瞥(biē)见 炽(chì)热 锐不可当(dǎng)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横线句所表现的景象。
【2】请对诗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6、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淮南秋雨夜, 。 ②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翅湿沾微雨, 。 ④ ,草色入帘青。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⑥ ,小桥流水人家。
⑦俱怀逸兴壮思飞, 。 ⑧ ,无案牍之劳形。
⑨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⑩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名著
(1)(____)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2)天生攀岩家是(____)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3)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____)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4)如果旁边有声音,意大利蟋蟀会(____)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豆腐
①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②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③《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处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⑥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2】文段⑤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文段②画线句中的“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9、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一个“你”,触动过你的心灵,在成长路上陪伴你走过……。“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