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通化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龙门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 开凿于西汉,在山西大同,宣传佛教   B. 开凿于东汉,在河南洛阳,宣传佛教

C. 开凿于北朝,在河南洛阳,宣传佛教   D. 开凿于唐朝,在陕西两安,宣传道教

2、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就是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②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③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

④使日本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如图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A.欧美国家民主化进程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 D.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4、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5、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该现象主要说明(     

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B.专制思想得以根除

C.反帝反封建任务已基本完成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6、纸币的版型和设计一定程度上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如七种面值的欧元纸币均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拱门和窗户的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各国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这一风格透露出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是(     

A.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

D.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7、意大利政府曾展示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1493年的一封信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是指( )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8、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废除了奴隶制度 B.有利于美国领导世界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实现了民族独立

9、“它是最具代表住的模形文字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共有条文282条,内容十分广泛,”这部法典是

A.《汉调拉比法典》 B.《权利法案》 C.《十二铜表法》 D.《人权言》

10、1813年,他开始研制能在煤矿使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由他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他”是(       

A.迪亚士

B.斯蒂芬森

C.华盛顿

D.哈格里夫斯

11、胡夫金字塔以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A.古代埃及国土面积缩小

B.古代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

C.尼罗河泛滥越来越严重

D.社会矛盾激化

12、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新航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13、下面是按专题列举的历史人物(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华盛顿,毛泽东),据此推断该专题研究的是(   

A.科技发展史

B.殖民扩张史

C.民族解放史

D.现代战争史

14、如图是某历史剧的宣传海报。下列关于该剧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剧中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剧中土地归全国公民所有

C.剧中天皇在地方设国、郡、里等机构,由地方官员管理

D.剧中变革推动日本进入奴隶社会

15、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6、下面哪个是罗马建筑

A.

B.

C.

D.

17、如图是张力制作的知识卡片,他所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8、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C.侧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

D.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19、在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中,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日本

20、下列历史事件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有

①1640年英国国王召开议会,筹集军费 ②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③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④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为寻求自治,__________组织印度人民开展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34年,__________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2、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请在横线处填写出正确历史人物名称。

(1)他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创立元首制,进入帝国时代,开始了长达两百年之久的“罗马和平”时期,这位英雄人物是   

(2)年轻有为,率军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英雄人物是   

(3)提出“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   

2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__________》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中世纪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__________,领主可以凭借它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它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它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24、(1)古埃及的__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汉谟拉比实行________制度。

(2)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________训练,被培养成纪律严明、英勇无畏的战士。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________

(4)雅典________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________的名言。

(5)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________权;________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5、步入近代,英国一路领先。

(1)英国较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创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是________

(2)英国率先在陆路交通领域取得突破,发明“布拉策号”的发明家是________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在伦敦成立。它是________

 

26、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_________________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最终战胜荷兰、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_________________”。

27、写出与下列材料有关的历史人物:

①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②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

③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④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28、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________。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________

29、中古时期,在西欧一些地区盛行庄园经济,庄园的耕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30、根据提示信息,填空: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____

(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题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它们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2)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请问汽车的发明者是谁?

(3)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2)15世纪中期控制东西方贸易所有重要商道的帝国——

(3)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称为——

(4)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哪个发明成果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根据哪位科学家、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5)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的前典化学家是谁?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一个奖励基金,这个奖励基金主要颁奖给相关学科领域的哪些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曰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里的耕地分为两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的”自营地”和佃户耕种的”份地”。

(2)材料二中庄园里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什么?这种条件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材料三中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是什么人?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四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4)材料三、四反应的两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