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图①:室温下,分别将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放入水中
B.图②: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不断加入铜粉
C.图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图④:保持温度不变,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2、下列关于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保存方法 | 原因 |
A | 生石灰应密封保存 | 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等物质反应 |
B | 浓硫酸应密封保存 | 浓硫酸在空气中易吸水 |
C | 浓盐酸应密封保存 | 浓盐酸易挥发 |
D | 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 |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A.A
B.B
C.C
D.D
3、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 | 铁燃烧实验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
异常情况 | 实验没有看到上述火星四射现象 | 滤液浑浊 | 测定结果偏大 |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
选项 | A.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且浓度太低 | B.可能是滤纸破损 |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
A.A
B.B
C.C
D.D
4、荆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家自觉形成了“讲文明,守规矩”的良好风尚。下列哪个 标志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吸烟
D.限重
5、钼(Mo)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元素之一。Na2MoO4是钼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的化合价为
A.+2
B.+4
C.+6
D.+8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石油分馏
C.葡萄酿酒
D.石蜡熔化
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
溶液。下图所示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取
B.量取蒸馏水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9、乙炔(C2H2)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D.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1:1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D.将30%的K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5%
11、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做法 | 解释 |
A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地方必须严禁烟火 |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
B | 煤炉生火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 | 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使其更易燃烧 |
C | 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需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 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
D |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有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而且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 |
A.A
B.B
C.C
D.D
12、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应综合利用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所以溶液有稳定性
13、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是LED中的重要原料。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镓和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C.镓原子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镓离子:Ga2+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液体
D.闻气味
15、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 主要成分之一为碳酸锌(Zn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CO3中的阳离子为 Zn+2
B.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ZnCO3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D.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6、关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一定有单质
B.各元素存在形态一定发生变化
C.各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物和产物中至少有一种化合物
17、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H2SO4
B.CaO
C.KOH
D.Na2CO3
18、安全重于泰山,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着火,立即关闭总电源
B.夜晚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发生火灾时,应快速打开窗户来降低温度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19、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碳酸钠用于除水垢
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20、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2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提倡在公园里摆摊烧烤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严禁往湖中倾倒生活污水
22、我国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做燃料。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体积变小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了停止了运动
23、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钾 K
B.铝 Al
C.铜 CU
D.汞 Hg
2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性质、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性质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C.氧气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煤作燃料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26、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6g
B.实验中选用25mL规格的量筒
C.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
D.用量筒量水时俯视液面,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装置可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明显影响(选填“有”或“无”)。
28、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情调。在某创意餐厅里,服务人员将一小块干冰放入碗中,倒水后立刻云雾缭绕,仙气飘飘。
(1)干冰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干冰与水接触产生“云雾缭绕”效果的原因是_____。
(2)将干冰换成液氮也能产生同样效果,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氮气转化为液氮的微观本质是_____。
29、现有①冰水 ②海水 ③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 ⑤液氧 ⑥汞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填序号,下同) 。
(2)其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
30、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两个氧分子 (2)两个亚铁离子 (3)氦气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5)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31、(11分)请结合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a 。
(2)用A、D组合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下图是一个多功能瓶,若用此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 端通入;若用此装置来检验CO2,瓶中应盛放试剂。
(5)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32、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C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___________(填1种)等。
34、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______________;
(2)3个钾原子____________;
(3)4个氮分子____________;
(4)铝离子____________;
(5)氢气 __________;
(6)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7)SO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①白磷;②二氧化硫;③矿泉水;④蒸馏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3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的含义是_____。
(2)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的a、c两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_____mc(填“>”“<”或“=”)。
(4)若将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序号)。
A c的溶解度
B 溶质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分数
D 溶剂的质量
(5)t3℃时,将50g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两位小数)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为了使高锰酸钾粉末不进入玻璃导管,试管口还需添加哪种物品?______。
(3)某同学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
38、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水至____________________处,形成液封。
②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若用该装置制取CO2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该装置制取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如果要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木条火焰是否熄灭。
(4)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9、写出化学方程式:
(1)用一氧化碳冶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2)加压时,6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______。
(3)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的原因______。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