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管用后放回原瓶
B.加热液体
C.处理废弃药品
D. 取用固体
2、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发现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和Z的表面无气泡产生,将Z放放入X的金属化合物溶液中,Z的表面无变化,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Y>Z>X
D.Z>Y>X
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 CO2 与 CO 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性质: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含碳量也相同
C.用途: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CO 可作燃料
D.危害:二者室内达到一定浓度,都能致人死亡
4、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5、有a、b两块等质量的铁,先将a浸入稀硫酸中,同时将b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同时取出晾干,两块铁的质量是
A.a=b
B.a>b
C.a<b
D.a≥b
6、《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7、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8、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甲乙
丙
B.金属活动性:乙丙
甲
C.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
丙
D.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镁、铁、锌
9、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种繁多。下列民间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哈尼十字绣
B.烧制藏族黑陶
C.剑川木雕
D.傣族剪纸
10、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安神的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5∶8∶2∶5
C.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田七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4个氢原子:H4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2个氮分子:2N
D.2个硫酸根离子:
12、铬(Cr)在钢铁、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铁之间。下列对铬的性质预测不合理的是
A.能导电
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1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14、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制取原理为:MnO2+4HClMnCl2+Cl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收集氯气时需要尾气处理
B.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MnO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制备Cl2与用双氧水制O2可采用相同发生装置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完全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 B.加热高锰酸钾 | C.电解水 | D.木炭还原氧化铜 |
A.A
B.B
C.C
D.D
16、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高空洒水,减少建筑工地的飘尘
B.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水,处理成本太高
D.节约用水,洗菜剩水用于浇花
17、为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就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A.硫酸亚铁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18、绿咖啡豆、白菊、金银花等植物中均含有绿原酸(),绿原酸在控制身体脂肪含量上有奇效,它可以增加人体热量的产生从而促进身体脂肪的燃烧。下列关于绿原酸(
)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B.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C.绿原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9
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9、已知白醋能与鸡蛋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学们利用内有过滤网的带盖塑料杯,设计如图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药品和装置的总质量为m1,倒立杯子充分反应后称量总质量为m2,打开杯盖后称量总质量为m3,三者的关系为m1=m2>m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1=m2,说明该反应遵循质量守垣定律
B.m1>m3,是因为打开杯盖后气体逸出
C.白醋是否过量,不影响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结果
D.通过该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使用密封容器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利用跨临界流体将水制得了“最快的冰”。下列关于“最快的冰”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冰的是H2O
B.水分子不再运动
C.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D.水结冰是化学变化
2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是1:1
D.反应中共涉及3种分子
22、茶叶中含有茶黄素(C29H24O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黄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茶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4
C.茶黄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9:2:16
D.一个茶黄素分子由29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2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4、高铁动车与电路之间采用石墨电刷进行连接,石墨作电刷所利用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可燃性
C.质软
D.还原性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露为霜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的变化
B.分子体积的变化
C.分子间隔的变化
D.分子质量的变化
26、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图书馆的重要书籍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7、厨房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人都喜欢吃牛肉,牛肉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
(2)判断煮饭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适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检验,若观察到水中起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证明是 (填“硬水”或“软水”)。
(3)现在铁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 性。
(4)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 “调小”)。
(5)我国从今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2Cr2(SO4)3 + 2CO2↑ + 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6)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来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 (填“溶解”或 “乳化”)作用。
2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按要求从氢气、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硫酸、氢氧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
②一种可用于灭火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稳定的酸_____
④一种可溶于水的碱_____。
29、化学课后,小钦与小伟对下列问题发生了争论,请你来做“法官”进行定论。
(1)二氧化碳和水中均有________(填“氧元素”“氧原子”“氧气”)
(2)取用12mL稀盐酸时,小伟仰视读数,那么他取用稀盐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
30、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示意图D中的x=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从C、H、O、N、S、Cl、Na、Mg、Fe、Ba、Ca等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氯化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
(2)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_________生成(写化学式);
(3)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可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6)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_________;
(7)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X是一种常见的碱。若X和Y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厨房常用的调味品。向X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再滴加Y溶液至溶液变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9)若某元素的单质A及其氧化物B均与D溶液反应,分别成成该元素的化合物E和F,F水溶液呈黄色。且这种元素在B和F中的化合价相同。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A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2、如图为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简要回答甲、乙两个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
甲_____;
乙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并放热。
33、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和240 ℃。
(1)图Ⅰ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发现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
(4)小颖同学进行图Ⅱ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当蜡烛火焰即将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等领域。七氧化二铼(Re2O7)是铼最常见的氧化物,其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5、用化学式或符号表示:
(1)n个水分子_____。
(2)+3价的铝元素_____。
(3)4个硫酸根离子_____。
(4)两个氮原子_____。
36、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为了躲避敌人的盘查,把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溶于水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为取出食盐,潘冬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然后,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图,假设冬子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_________g水溶解。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39.0 |
3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装置D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要先______,再熄灭酒精灯。若改用装置H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3)已知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用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B、F、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装置F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装置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用如图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往下图中烧杯内缓缓通入丙烷气体(化学式为C3H8),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3H8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8、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__________。
(2)玻璃管A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如果装置A中开始发生反应,则装置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用C装置收集尾气,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e。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________。仁青同学认为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的尾气不纯,其理由是_______。
(4)在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
39、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改正错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他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欲使用装置G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G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4)若用装置C和D组合代替装置B,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度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2)如何闻气体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