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一定是一种碱的溶液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从花园经过能闻到花香
B.氧化汞受热分解
C.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
3、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将60℃ KNO3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液仍饱和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4、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二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5、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柴油是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
6、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A.111个
B.272个
C.50个
D.161个
7、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实验中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b处白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H形管的容积为50mL,白磷为足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10mL
B.对比b、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烧杯中的水和量筒中的水的作用不一样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8、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T-碳,T-碳是可与石墨和金刚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种碳单质(微观结构如图所示),是通过激光照射悬浮在甲醇溶液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合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碳中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T-碳是化合物
C.碳纳米管转化为T-碳是化学变化
D.T-碳、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9、罗平花米饭是当地布依族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过程中米的变化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上好的糯米淘洗晒干
B.用各类植物染料浸泡
C.清水洗净糯米表面色素
D.久置的米饭发霉变质
10、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8.55mL的水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D.用10g氯化钠固体配置10%的溶液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1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生石灰和石灰石 | 取等量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mL的水,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
B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
C |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 | 观察颜色 |
D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A.A
B.B
C.C
D.D
12、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家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化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的是
A.拉瓦锡—元素周期律
B.道尔顿—测定空气的成分
C.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D.门捷列夫—原子论
13、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④
14、“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以站立姿势跑出
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打开窗户跳出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15、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碳达峰”中的“碳”是指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纸片上称量
B.配制溶液时,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C.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17、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D.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
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NaCl
D.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
19、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实验结论 水由氢气氧气组成
D.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20、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21、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汽油挥发
C.金属锈蚀
D.食物腐烂
22、物质的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 |
B |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C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其通入灼热的铜网中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点燃 |
A.A
B.B
C.C
D.D
23、空气是人类重要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4、下列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过滤器时,若过滤器的角度与漏斗的角度不吻合,可改变第二次对折的角度
B.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可用湿抹布盖灭
C.添加液体时,倒入的液体过多,可将多余的液体倒回原试剂瓶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出现倒吸现象可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2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是
A.食物腐败
B.水结成冰
C.石蜡融化
D.沙里淘金
26、认识物质类别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
B.SiO2
C.KCI
D.KMnO4
27、2013 年 9 月海南西环高铁全线开工,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每 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请写出防止 铁生锈的一条措施:_______.
28、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9、请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单质碳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在加热时可以和碳单质反应生成水和另外两种+4价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
30、用化学用语回答: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食醋 B.氮气 C.小苏打 D.碳酸钠
①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_;
②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
③可用作水壶除水垢的是____________;
④被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___________;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____________(填一种)等。
(3)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标号)。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32、按要求填空:
(1)命名:
①FeSO4______;
②CuCl2______;
(2)书写化学式:
①氧化铝______;
②碳酸钠______;
(3)用合适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二位的元素______;
②2个镁离子______;
③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
33、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 、二氧化锰混合做成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促使KClO3 分解,然后是硫燃烧。其中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4、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用语。
(1)2个氖分子_________。
(2)能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
(3)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
(4)氯化铵中的阳离子_________。
35、(8分)X,Y,Z 三种化合物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单质是___ ___ ,试剂丙可能是____ __ 物质。
(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X ____ __ ,试剂甲___ ___.
(3)Y是___ ___,沉淀的颜色是__ ____色。
(4)Z溶液与试剂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
36、下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填字母)。
(2)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氟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
37、某兴趣小组对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
(1)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
B.CO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写出高炉内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甲烷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那么甲烷有没有还原性呢?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吸收水分后变为蓝色。
②铁的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时无气体生成
【实验探究】为探究上述问题,设计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3)①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甲烷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有铁生成;B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
(4)甲烷有还原性,写出甲烷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定量研究】
(5)若生成的黑色粉末全部是铁且质量为11.2g,则消耗甲烷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__克。
38、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
A蜡烛 B硫粉 C铜丝
(2)小明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前应______________。
(3)小芳组设计了如图1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到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待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推论出剩余气体的性质 (填一条物理性质和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
(4)小明组做该实验时,测出氧气的含量低于实际值,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
39、取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1)若反应后各生成氢气30g,则需要这三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少?
(2)试推断,相同质量的镁、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40、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氨气。下图为合成氨工业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得到氨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有___________(填写其中任意一种即可) 。
(2)将气体加压能得到液体的原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水比气体难以压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中,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以将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与氮气,氢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此方法的变化本质与氧气的工业制法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