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海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干冰升华

分子间隔增大

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3、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A.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B.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种稀硫酸

D.把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硝酸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

4、发生火险或火灾时一定要沉着应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油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开辟隔离带

C.用扇子扇燃烧正旺的煤块,越扇越旺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电解水:水氢气+氧气

B.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C.镁条燃烧:镁+氧气氧化镁

D.加热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铜+水

6、下列各项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A.小苏打

B.浓硫酸

C.鞭炮

D.汽油

7、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水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碳与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C.甲、乙、丙、丁中有两种属于氧化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8、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钙钛矿量子点广泛应用于发光显示、能量转换等领域,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的元素符号为Ti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9、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化学式为NH3

B.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0、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白磷放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t3时推注H2O2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

B.实验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

C.t3时白磷刚好停止燃烧

D.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1、某磁性纳米材料X的一种制备方法为:FeCl2+2FeCl3+8NaOH=X+8NaCl+4H2O,该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式是

A.Fe(OH)2

B.Fe(OH)3

C.Fe2O3

D.Fe3O4

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13、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可燃性

D.沸点

15、据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芯片占全球份额将增长到17.4%。芯片的材质主要是硅,如图所示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4

D.硅原子核内有14个带正电荷的质子

16、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气和二氧化碳一一看颜色

B.铁和铝一一用磁铁吸

C.水和酒精一一闻气味

D.硬水和软水一一用肥皂水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B.磷元素与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D.X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

D.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

1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气体中属于空气成分且能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A.水蒸气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2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读出数值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炭粉中的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鉴别氧气、氮气和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A.A

B.B

C.C

D.D

2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海水、硫酸铜

B.洁净的空气、液氧

C.石灰水、氮气

D.冰水混合物、氯化钠

23、2023年9月23 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10月 8 日闭幕。全国各地都弥漫着浓厚的亚运氛围。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大量使用添加剂,延长食物保质期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24、如下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使气球变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到原状(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下列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如表格所示),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选项

固体

液体

A

氯化钠固体

稀盐酸

B

生石灰

C

硝酸铵固体

D

碳酸钠粉末

稀硫酸

A.A

B.B

C.C

D.D

25、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加热液体

26、下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检验甲烷有可燃性且含碳元素

B.实验②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C.实验③探究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实验④验证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具有酸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这些粒子中(用编号填写)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

2)带正电荷的是_____

3)不显电性的是_____

4)化学反应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

2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ⅢA族。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

29、加热____________里的物质时要垫石棉网。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______夹持,将它从试管______套入,夹在试管的______部。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容积的______

30、白色固体粉末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32、下列各物质分别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

(1)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_______

(2)体温计中的水银___________

(3)调味用的食盐_________

33、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氖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图2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负极产生的氢气与正极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3)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较多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5、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1)物质①中的阳离子_______;(2)物质②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3)物质③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4)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_______;(5)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6)写出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地球上的总水量虽很多,但极大多数都是________,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只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_左右.所以,我们必须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

(1)为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______;红磷的量一定要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该实验的主要结论是______

(4)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______;②______

3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实验开始前应先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采用装置AC,结果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

(4)若实验室选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b”“c”)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b”“c”)端通入。

(5)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你利用下图仪器III,设计收集一瓶较纯净的NO的操作方法: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