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是人类重要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是氧化物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固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下列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活动: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酸雨。其中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
D.③④⑤
5、山西省在进入12月份后,由于接连几日的强降雪使天气变得十分严寒,导致各地区气温持续走低,许多居民家中的窗户上结出了美丽的“冰窗花”(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窗花只出现在玻璃外侧
B.冰窗花出现在玻璃内、外两侧
C.冰窗花形成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冰窗花形成过程中,分子的空隙不变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碳中和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使用纸杯,干净方便
B.正反面打印,节约用纸
C.出门少开车,绿色出行
D.多种草植树,绿化环境
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AlO
B.氦气:He2
C.碳酸钠:Na2CO3
D.一氧化碳:Co
9、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A.干冰、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
C.蒸馏水、冰水共存物
D.C60、过氧化氢溶液
10、下列四个图像与对应描述不相符的是
A.向两份完全相同的CaCO3中分别加入足量的5%、10%的稀盐酸,生成CO2质量的变化 |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 | C.20℃时,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液质量的变化 | D.将5gNH4NO3溶于20mL水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C.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2、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反应发生
B.检验气体成分
C.检验酸碱性
D.证明MnO2是催化剂
13、《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中含氮气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C.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N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M、P的质量比为1:4
15、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所整理的知识中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物质的构成
16、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矿泉水
B.空气、液氧
C.冰水共存物、天然气
D.金刚石、石油
1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元素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C.守恒观: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0g水
D.变化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18、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
B.P2O5
C.KNO3
D.H2O
1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NaCl、Ba(NO3)2
B.Na2CO3、BaCl2、NaNO3、稀HCl
C.Na2SO4、Ba(OH)2、NaOH、稀HNO3
D.BaCl2、NaOH、MgSO4、HNO3
20、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有毒的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未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A.五氧化二氮:O5N2
B.两个氢原子:2H
C.两个氮气分子:2N2
D.碳酸根离子:
22、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列古代发明中一般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酿米酒
B.黑火药
C.指南针
D.烧瓷器
23、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
24、入冬后,“支原体肺炎”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环境内爆发,感染者多头痛、发烧、咳嗽。针对“支原体肺炎”的自我防护措施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室内通风
B.加衣保暖
C.酒精消毒
D.佩戴口罩
25、汽车尾气转化装置中,常用铂、钯作为催化剂,将有毒的NO、CO等转化为无毒的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N2+CO2
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反应前后铂和钯的性质和质量均保持不变
D.催化剂作成蜂窝状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26、“ (Og)是世界上第二个以在世科学家命名的元素,第一个是“
(Sg)”。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7、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其现象为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位于_________前面金属能在酸中置换出氢,如: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__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28、写出化学符号:
(1)硝酸根离子______;
(2)三个铁原子______;
(3)氯气______。
29、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B是液体,C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B、E的化学式: B ,E ;
(2)A和C内含有的同一种元素名称是 ;
(3)写出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0、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2)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的原因?______。
3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在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以得到______g溶液。
(3)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______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现有甲、乙混合物溶液,需要从混合物溶液中提纯乙固体常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2、水是生命之源。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净化处理得到的。用______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利用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生活中,硬水和软水可以用______检验;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爱护水资源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生活垃圾深埋地下
B.用喷灌方式浇灌农田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用化肥代替农家肥
33、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
(1)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______。
(2)家用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检验上述所获取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_____来区分,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降低水的硬度;
34、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2H、3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要用2H、3H.请据图回答:
(1)1H、2H、3H三种原子中,________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2H2与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2H2气在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在图2所示的小方框中,把2H2与O2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_________
35、如图甲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1)接通电源后,a、b两试管液面如图所示,则导线A接电源______极。
(2)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3)图乙是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36、西达本胺是中国原创新药,商品名爱普莎,属于全新作用机制的综合靶向抗肿瘤靶向药物。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根据西达本胺的化学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2)西达本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37、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____,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
(2)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该气体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8、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想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 | 加入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______ | 67 |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_g。
(3)探究过程中,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等。
(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______。
39、铝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铝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_____位。铝可制成蒸锅,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和_____性。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如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0、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若要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盐酸稀释成6%的盐酸,需要加水___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