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屯昌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的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则能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2、德化白瓷有如脂似玉的特点,其制作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画图雕塑

B.制模注浆

C.修坯施釉

D.入窑烧制

3、下列关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木炭——白光——氧化反应

C.石蜡——黄光——分解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4、四氟化氙(XeF4)是人类较早认识的稀有气体化合物之一,下图是制取XeF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1:38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铁离子:2Fe2+

B.+2价的镁元素:Mg2+

C.硫酸钠:NaSO4

D.氮气分子:N2

6、化学符号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N2

B.N2O

C.2N

D.2NO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

D.干冰升华

8、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放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无明显变化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

9、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其中第一步制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10、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11、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2

B.2H

C.H

D.2H2O

1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关于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1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R2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56

B.112

C.48

D.160

14、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NO2分子

B.1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1个原子

C.亮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14:32

15、安全重于泰山,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16、实验室探究镁和NH4Cl溶液反应。(浓硫酸可以吸收H2O和NH3

实验1:取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2: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NH4Cl溶液中,有灰白色固体析出,同时产生气泡。

实验3:收集实验2中气体,通入如图装置。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B.实验2析出的灰白色固体是MgCO3

C.实验3中A溶液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NH3

D.实验3中C装置粉末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H2

17、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和白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白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就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构成的

B.乙酸乙酯中分子有香味

C.乙酸乙酯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18、2024年元旦假期,“北国冰城”哈尔滨火出了圈,“尔滨”宠溺南方“小土豆”甚至安排上甜味的豆腐脑。制作豆腐脑使用的葡萄糖酸内酯主要由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氧化而成,葡萄糖有甜味且有可燃性。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没有错误或遗漏的是

A.2H2O22H2O+O2

B.S+O2SO2

C.2Al+O3Al2O3

D.2MnO4K2MnO4+MnO2+O2

20、镁和锌都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现有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6.5g,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0.1g

B.0.2g

C.0.3g

D.0.8g

2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澈的泉水

B.消毒使用的双氧水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22、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食品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的是

A.瘦肉

B.豆腐

C.蔬菜

D.米饭

2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B.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C.铁制品生锈产生的红色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主要成分是Fe3O4

D.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24、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将氢化钠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会沉淀出来

B.氯化钠不会分离出来

C.氯化钠可能会变成其他物质

D.无法确定

25、氢气是未来时代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制约氢能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有二个:一是氢的储存难,二是氢的制取成本高。下列制氢方法中,最有开发前景的制法是

A.原子能发电电解水:

B.锌与稀盐酸反应:

C.利用天然气与水反应:

D.运用生物技术培养特殊菌类和太阳能分解水:

26、很多成语、俗语、诗词、甚至广告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金刚石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10mL量筒、⑧试管夹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仅器为______

(4)取用块状大理石用______

(5)做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放木炭的仪器______

28、1)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则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溴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不同。

29、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如图为电解水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试管1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0mL,则2中产生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mL,该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生活中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吸附性来净化水质;

4)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在家里可用_________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如果是硬水,则可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0、用化学用语或解释化学符号的含义填写下列空白:

13个镁原子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

3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42H_____

52O2_____

31、甲、乙两小组按下图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已知甲小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乙小组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1)甲小组反应结束后观察到铁钉表面生成一层______色物质;

(2)反应结束后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___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3)最终_____(填甲或乙)小组能达到实验目的,另一小组若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反应放在________容器中进行。

32、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5

20

8

反应后的质量/g

7.2

13.8

10.4

m

(1)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

(2)反应中Y和Z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

(3)若X,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______

33、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氧化铜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_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34、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渣蒸干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小于加入的锌粉质量。

(1)请写出使固体质量减少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35、补齐(1)和(2)中的连线。

1)物质——用途

2)物质——主要成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6、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挥发等。

(1)下途径中,产生PM2.5相对较少的是( )

A道路扬尘       B煤炭发电          C炼制石油       D汽车尾气

(2)减少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3)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___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4)如图是自然界碳、氧循环简图

a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_______

b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小明利用如图做电解水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打开a管活塞,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_______的结论。

38、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I、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II、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III、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得固体___________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__________

猜想III不成立

猜想III成立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8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求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将所得不饱和溶液配置成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多少克?(精确到01g

 

40、写出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___

(2)稀释浓硫酸时水倒入酸中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