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的元素符号为In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离子核外有49个电子
2、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冰壶机器人使用的是质量轻且能提供充足能量的锂电池。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的原子序数是3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D.锂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主要流程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l、O
B.反应II是置换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71gCl2,就需要消耗36.5gHCl
D.当参加反应的HCl和O2质量比为73∶16时,理论上可不补充CuO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性质实验,所涉及的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添加液体药品
C.收集并验满
D.铁丝燃烧
7、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质量比为38:26:23
C.单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氧化钙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D.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过滤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10、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死灰复燃
C.披荆斩棘
D.百炼成钢
11、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12、X、Y、Z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C.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2℃时,100gH2O与60gX混合。可得到160gX的饱和溶液
13、下列变化为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分解制焦炭
B.石油分馏制汽油
C.工业制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氢气
14、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
B.铷是非金属元素
C.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5、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C12H34O3)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下列关于银杏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酸属于氧化物
B.银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7
D.银杏酸是由1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稀有气体的质量分数约为0.03%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17、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0:9
18、“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青少年更应该对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易成瘾,毒副作用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功能。冰毒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下列关于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
B.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构成
C.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D.甲基苯丙胺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
1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固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2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基于物质燃烧过程中发光放热,形成化学变化中一定有能量变化的观念
B.科学思维: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其实质是隔绝空气
C.科学探究与实践: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并振荡,变瘪说明CO2与水反应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2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O2SO3
B.Fe2O3+2CO2Fe+2CO2
C.P+O2P2O5
D.2CO+O22CO2
23、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Y、Z三种金属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表面始终无明显变化;把Z加到X(NO3)2溶液中,Z表面无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X>Z
B.Y>Z>X
C.Z>Y>X
D.X>Z>Y
24、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只含有C元素
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2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氯化钾
C.二氧化碳
D.氧气
26、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元素
2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
”与反应后生成的“
”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4)该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画微粒符号)。
28、“魔法世界,魅力化学”。在元旦的新年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多个魔术节目,很多魔术中运用了化学知识,请尝试对以下魔术进行揭秘。
(1)“神掌驱魔”,表演者手掌击在别人身上,在击打处出现红色“掌印”。揭秘:表演者事先在被击打人身上喷洒了无色指示剂酚酞试液,表演者手掌涂抹了某种______性物质。
(2)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矿泉水”变成“牛奶”、“雪碧”和“红酒”。
①“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______。
③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则雪碧的组成显______性(酸或碱)。
29、图中(1)、(2)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图中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3)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是_____.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30、对燃料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______。
(2)“人要忠心,火要空心”。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材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I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II所示:
①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写出图II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物质C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物质C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如下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属于阳离子的符号_____,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A和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基本方法,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酸类和碱类化合物中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在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4)硅是制作芯片的材料,下列是工业是制取高纯硅的反应的微观图示,根据反应判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
②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__性(填“热塑”或“热固”)。
③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______。
④请你说出一个厨房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______。
(2)现有C、H、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最常用的溶剂______;
②建筑业常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③用作补钙剂的盐______。
34、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编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污染空气的三种主要有害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该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允分燃烧:_______。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
(4)氮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
3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第14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该原子的核内含有______个质子。
(2)表中硫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______。
(3)分析上表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原子核外的______;同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_。
(4)根据表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序数为19的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钾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形成______(写出符号),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填入相应的选项如A、B……)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相对纯净的氧气,制取装置组合为_____,当________时证明收集到氧气已满。
(3)兴趣小组集满氧气后进行实验,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
(4)兴趣小组还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选_____作为收集装置。
(5)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没有二氧化锰,于是就用高锰酸钾代替。刚开始加热时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属于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
38、通过近期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Ⅰ、下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图中标注为②的仪器名称为______。
(2)图中还有一种玻璃仪器未画出的,它是______。
(3)实验中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表示气体已经收集满。
(4)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再______。
Ⅱ、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6)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编号)。
(7)若用G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8)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你利用装置G、H,设计收集一瓶较纯净的NO的操作方法:______。
39、如图是电解水的两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A、B两管水位相比较,B管水位下降得快,原因是_________。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4)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示意图,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写出一点:_________。
40、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