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三亚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二氧化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燃料甲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C.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D.丙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钛(Ti)被誉为“太空金属”。已知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个数为

A.48

B.26

C.22

D.4

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吸取药液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变大

B.自动感温喷淋头可以装在厨房炉灶上方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6、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X+H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OH

B.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有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7、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做某物质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留少量水

该物质一定是铁丝

C

某元素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该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D

某粒子中质子总数不等于电子总数

该粒子一定带电

A.A

B.B

C.C

D.D

8、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H2

C.CO

D.Cu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1

28

5

A.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C.无法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D.丁物质包含乙,丙中的所有元素

10、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室内烧煤炉取暖时,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天然气泄漏时应严禁烟火、禁止使用电器

1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能与FeSO4溶液反应的是

A.Mg

B.Ag

C.Cu

D.Au

12、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利用金属钠和液氨(NH3)生产氨基钠的主要原理如图1,现用120mL液氨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金属钠的投加量越多生成氨基钠的量越多

C.其它条件相同时,控制温度能提高氨基钠产量

D.控制温度在50℃时,2.0g金属钠与120mL液氨没有恰好反应

13、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研磨胆矾

B.刻划金属

C.石墨导电

D.燃烧甲烷

14、下图属于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

B.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C.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16、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

B.消毒水

C.海水

D.蒸馏水

17、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下列活动涉及的变化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画面回放

B.坐椅安装

C.泳池消毒

D.电灯发光

18、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国的消防安全教育日。关于消防安全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厂和加油站应严禁烟火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为方便充电,手机充电器一直连接电源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2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同

C.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同时降低温度到,甲析出的晶体多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22、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Ti

B.原子序数是22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23、下列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案

A

区分NH4NO3和NaOH固体

分别取少量溶于水,测溶液的温度变化

B

鉴别硬水与蒸馏水

分别取少量液体,加入肥皂水,搅拌

C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分离MnO2和KCl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该气体不一定是H2

B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C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变为红色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D

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

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

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25、气温骤降时人们喜欢烤火取暖。庆阳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加强冬季煤烟中毒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指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6、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A.还原性

B.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着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如图):“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水锡衡、永出溪中…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锡主要以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锡砂(锡矿石)中;水中淘取锡砂与______操作的原理相似,所用容器的孔径需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2)冶炼(如图):“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溶。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炼锡时的关键步骤“点铅勾锡”指的是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①糖果等食品常用银白色的被称为“锡纸”的材料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②将砂纸打磨过的“锡纸”放入____(填标号)中,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可证明“锡纸”非锡。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硫酸铜溶液            D 硫酸亚铁溶液

28、(5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填元素符号)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根据上表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 (选择表中填空)。该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甲”或乙”)。

 

29、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1,锶的原子序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锶原子的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写出氯化锶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如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推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0、化学造福于人类,与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____进行验证。

2________用于人工降雨,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

(2)欲将 t1℃时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_______温度(填“升高”或者“降低”);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它们均升温至t2℃,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32、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质量级别

 

1)某市某一时间测得空气污染指数为230,则此时其空气质量状况是_____,空气质量级别是_____

2)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而导致_____(填环境问题),还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而导致_____(填环境问题),使全球变暖。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②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③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3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Fe3O4+_____CO_____Fe+_____CO2

2_____CH3OH+_____O2_____CO2+_____H2O

3_____Al+_____O2_____Al2O3

4_____Al+_____H2SO4=_____Al2SO43+_____H2

5_____Cu2OH2CO3_____CuO+_____H2O+_____CO2

35、“漂白”和“抛光”是加工行业应用最重要的两道工序。

1)用硫磺熏制的工艺品,用水浸泡可降低SO2的含量,据此推测SO2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_____

2)滑石粉大量应用在“抛光”工序中,其化学式为。复杂的硅酸盐可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如高岭土可以表示为Al2O3·2SiO2·2H2O。则滑石粉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______

3SO2 CO2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预测SO2的化学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______反应

SO2通入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反应

SO2通入______则预测成立

 

36、实验技能考查是,小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氧气的制备、收集和性质”。下图是完成该实验所需的部分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清点药品时发现装有液体的试剂瓶I的标签掉了,你认为该瓶所装试剂是________

(2)若制备一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_________,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3)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若用H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其原因是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后,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Ⅰ、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Ⅱ、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Ⅲ、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猜想与探究:

(1)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___________

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方案设计与记录。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将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充分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②正确

(2)对于“加热碱式碳酸铜,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的现象,该同学猜想无色液滴可能是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猜想分解产物还有CO2,并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①实验步骤: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②当观察到___________,可以得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H2O,根据装置C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

③上述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制得的氧气不纯净,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C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硫与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都在集气瓶中预留了少量的水,请你分别说说其中的原因。

40、每年的615日被定为世界呼吸日,旨在促进人类关注呼吸健康,倡导保护环境。请根据空气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一般采用工业制氧,其方法是____;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此制得的氧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呼吸非常重要。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天空,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强风能、水能、太阳能的利用②焚烧落叶等垃圾③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④增加绿化面积,植树造林⑤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3)氧气曾被称为氧气,对人类生存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利,请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①有利的一面_______;②不利的一面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