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丽江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化学符号含义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H+ ③2H ④H2   

A.①和②所示微粒的质子数不相同

B.②和④所示符号都具有宏观含义

C.①和⑤表示的微粒相同

D.③和④均可表示2个氢原子

2、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泄露的燃气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药品

C.用煤炭取暖时,在煤炉放一盆水,可防止 CO 中毒

D.进入山洞、枯井、菜窖等地方时携带燃着的蜡烛或火把

3、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探测器的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故常用于霓虹灯

4、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已知: Mg(OH) 2MgO+H2O,取12.9g Mg(OH) 2和CaCO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 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z点表示碳酸钙还没有完全反应

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6、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C.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7、下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检验甲烷有可燃性且含碳元素

B.实验②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C.实验③探究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实验④验证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具有酸性

8、规范的操作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闻气体气味

9、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河水

B.特级矿泉水

C.冰水共存物

D.洁净的空气

1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

B.黄金

C.干冰

D.甲烷

1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12、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如图是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中的中子数为6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Eu

13、2024年1月9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自动对接

D.点火发射

14、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CO→CO2”的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C.“CO2→H2CO3”的反应可以用石蕊溶液检验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15、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应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胶塞

B.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C.该实验同时证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D.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16、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A.氧元素

B.氧离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0秒后取出观察现象

B

鉴别氧气和氮气

放入燃着的木条

C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D

探究催化剂的作用

向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8、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B.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19、汽车尾气转化装置中,常用铂、钯作为催化剂,将有毒的NO、CO等转化为无毒的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N2+CO2

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反应前后铂和钯的性质和质量均保持不变

D.催化剂作成蜂窝状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20、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1、有“锂”走遍天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锂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核电荷数为3

D.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22、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A.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B.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种稀硫酸

D.把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硝酸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

23、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由碳原子构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烯和石墨双炔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单质

C.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D.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可作电极材料

24、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2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26、下图为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④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S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2)t2℃时,将8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若甲中混有少量丙,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5)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金原子_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____(选填属于不属于)氧化反应。

2)从微观角度分析,AB都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都含有不同的____(选填分子原子)。

3)从宏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选填不变增加减少)。

30、右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     (写符号);

2物质c(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碳的两种氧化物可以互相转化。写出一个CO2  

5为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    ②五氧化二磷    ③海水    ④空气    冰水混合物    食盐水   ⑦ CO和CO2

32、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与氧气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至少3点)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3点)

3)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33、按要求完成问题。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34、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亚铁氰化钾K4[Fe(CN)6]属于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乳酸亚铁(C6H10FeO6)药片,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实验测得一乳酸亚铁药片中含乳酸亚铁的含量为58.5%,则该药片中含铁元素的含量为_____

(3)铁元素与碳元素会形成一种化合物,其中测得碳元素的含量为6.7%,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向70gA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用一定的方法,将某温度下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36、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氯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②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3Fe2+”中数字“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 (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_(“b”“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你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 C装置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38、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Cu ________Ag(填“>”或“<”)

____________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与评价】

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1/3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

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

40、为节约燃煤、减少污染,可以通过改进燃炉结构、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等方法使之剧烈燃烧,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1)解释这些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______

2)这些做法虽然也利于减排,但仍然存在问题,请你说明,并提出改进建议.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