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阿勒泰地区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含量:

B.物质的溶解性:

C.利用金属的年代:

D.硫元素质量分数:

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活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用清水淘米

B.剪窗花

C.用葡萄酿酒

D.折叠衣服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B

CuO

C

隔绝氧气高温加热

C

CO

C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MnO2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天工开物)记载了明代“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川冷定毁罐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ZnCO3受热分解生成ZnO)

A.“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B.“冷定毁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锌在较高温度下再次被氧化

C.反应区发生了2ZnO+CCO2↑+Zn,该反应体现了C的还原性

D.炉甘石(ZnCO3)入锌罐之前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5、月球的土壤里数十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内中子为1。下列关于这种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O

B.氧化铁:FeO

C.2个镁离子:2Mg2+

D.60个碳原子:C60

7、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海水晒盐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8、如图的装置被称为“多功能瓶”。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

①H2   ②O2   ③CO2     ④NH3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②③④均可

9、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使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熄灭图书馆大火

C.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熄灭高楼大火

D.煤气罐着火,迅速关闭煤气阀门

10、交警队检查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酒精迅速产生蓝绿色铬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酒精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11、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其中第一步制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12、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城市道路经常洒水

B.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大力发展火电

D.增高工厂排气烟囱

1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白酒、汽水、浓盐酸都是溶液

B.氮气、水银、金刚石都是单质

C.氧化铁、生铁、钢都是合金

D.空气、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B.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15、青海的察尔汗盐湖孕育了镁、钠、铷等多种元素。如图是铷(R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含铷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RbCl

B.RbCl2

C.RbCl3

D.RbCO3

16、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

A.氮气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氧气

1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玻璃破碎

C.蜡烛燃烧

D.金属锈蚀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吸取少量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倾倒液体

19、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A.

B.CuO

C.

D.

20、年俗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年俗活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窗花

B.燃烧“旺火”

C.发面蒸馍

D.燃放爆竹

21、我国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和朱杨柱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太空明火实验。桂海潮划火柴点燃蜡烛后,火柴用湿纸巾捂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柴用湿纸巾捂灭其灭火原理是降低火柴的着火点

B.火柴用湿纸巾捂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空间站上火柴和蜡烛燃烧都需要氧气

D.用火柴引燃蜡烛其原理是温度达到石蜡的着火点

22、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种物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业上提倡焚烧桔梗,变废为宝,为田增肥

B.汽油中添加乙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C.控制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D.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水、海水

B.氧气、固态氧

C.铁、四氧化三铁

D.稀有气体、氩气

24、图中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 取等质量的金属X、Y、Z分别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则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Z>Y>X

D. 分别向等质量金属Mg和A1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稀硫酸H2SO4溶液

2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氨水和酒精

“招气入鼻”闻气味

B

铁粉和碳粉

取样,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观察现象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插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D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取样,分别放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6、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水

B.牛奶和水

C.泥土和水

D.食盐和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质

提出问题:镁条能在氧气中燃烧,镁条能不能在其它气体中燃烧呢?

(1)实验探究

小明同学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氯气(Cl2)的集气瓶内,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推理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小明根据已有的知识,推理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镁固体,她做出推理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②通过此燃烧事实,小明同学对燃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______

(2)微观分析

模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或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

①镁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一种金属,下图是镁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氯原子、镁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两种新微粒,微粒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填符号),两种新粒子结合生成氯化镁。

②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思考下列关于镁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镁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和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

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最高的电子离核最近

D.在镁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质量也差不多

E.金属镁在氯气中燃烧时,镁原子的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

(3)符号表征

请写出镁条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8、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意义。

(1)2个硫原子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_

(5)N2_______

(6)3_______

2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七种物质:

H2 O2 ③铝 ④铁 ⑤天然气  ⑥明矾  ⑦稀醋酸

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

(2)可用于净化水质的是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4)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______

30、请从氢气、氨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可以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___

31、有下列物质:A 纯净的空气  B 食盐水 C 矿泉水  D 冰水混合物  E 二氧化硫  F 氢气。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_________

2)铝离子:_________

3)高锰酸钾:_________.

33、新年将至,寒假将来。在除夕夜将会观赏烟花,享受美食。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硫酸钠(其化学式为______)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烟花爆竹中含有硫磺,燃放烟花后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______(填化学式)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炒熟的菜中放入适量加碘食盐(含NaCl、KIO3),使其美味。其中KIO3中碘的化合价为______

(3)铝锅是常用的烹饪用具,铝锅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防止铁锅、菜刀等铁质厨具生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34、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除了量筒还要_______(写仪器名称)。观察液体体积时,量筒应平在水平实验桌上,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5、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1)氢的质量分数较大的分子是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最小整数比是_________

36、填写下表,用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题号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1)

铜粉(Fe)

______

(2)

FeCl2溶液(CuCl2

______

(3)

KCl粉末(KClO3

______

(4)

N2气体(O2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将2.45gKClO3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将xgKClO3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测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②测_____

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x的值应为_____

2)乙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I

50.0g

1%

0.1g

9mL

II

50.0g

2%

0.1g

16mL

III

50.0g

4%

0.1g

31mL

(数据处理及结论)

①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选填下图1中“a”“b”“c”编号)。

②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③丙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检验气体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A 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用B装置制取氧气,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最终却没有收集到气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用连接好的 EFG 装置来验证CO2O2的性质,若F中蜡烛熄灭,则E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若 F 中的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G 中的液体用来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则 G 中盛放的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一个碳---12的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kg,计算实际质量为2mkg的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40、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2)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让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