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单质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单质碳具有相同的性质
B.在空气中灼烧可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
C.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氧化铜和碳
D.使用碳素墨水书写重要文档,主要是因为单质碳是黑色的
2、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
是
A.
B.
C.
D.
3、2023年春节期间,郑州市规定在限定时间、限定地点可燃放鞭炮。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5、某同学用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柠檬水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柠檬水
D.滴加自制指示剂
6、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7、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8、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B.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D.加热一定质量的木炭粉和CuO的混合物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操作必须规范,确保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蒸发
D.量取液体
11、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得到的是H2
B.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硒盐”
13、抄手是四川著名小吃。抄手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和面
B.擀皮
C.包馅
D.煮熟
1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比较硬度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
B.分解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化合物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中,Y可能是盐
16、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B.少量的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C.足量的铁在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并冷却至室温
D.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17、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18、含碳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大理石
C.干冰
D.天然气
(2). 下列CO2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灭火
B.人工降雨
C.制造纯碱
D.作气体肥料
(3). 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构成分子相同
D.都是有毒气体
(4).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CO2的质量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C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
19、铁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将 14.4gFeC2O4在空气中加热分解,得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 7.2g 氧化物 X。则 X 的化学式为
A.FeO2
B.FeO
C.Fe2O3
D.Fe3O4
20、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水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海水淡化;②海水提镁;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及其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饮品名称 | 柠檬汁 | 橘子汁 | 西瓜汁 | 鲜牛奶 |
pH | 2~3 | 3~4 | 5~6 | 6~7 |
A.柠檬汁
B.橘子汁
C.西瓜汁
D.鲜牛奶
22、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葡萄糖和油脂,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3种物质
B.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实验设计 |
|
|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24、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为单质,丙是氧化物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C.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2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与海洋有关的生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
B.蒸馏法淡化海水
C.膜法淡化海水
D.海水“晒盐”
26、海洋是人类的母亲,但人类活动也对海洋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列涉及海洋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海浪发电
C.海水蒸发
D.海洋酸化
27、如图用●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图: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符号)
(3)写出A→B变化的微观实质:_____.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化学式).
①活性炭 ②二氧化硫 ③二氧化碳 ④生石灰⑤熟石灰⑥小苏打
(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2)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
(4)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2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氦原子:__________。
(2)5个氮分子:_____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___。
30、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化学兴趣小组探究该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片药剂制成粉末,加入稀盐酸(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图2所示:
(1)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1、下列2个实验都与铁的性质有关,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中铁丝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
(2)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4分)如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是 ;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常压下,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 (填“甲”或“乙”)曲线。
33、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上图是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____。
②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序号)。
③A、B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前后,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上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请写出上述变化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34、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A食盐 B氧气 C铁粉 D硝酸钾 E碳酸氢钠 F氢氧化钠 G明矾 H肥皂水
(1)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___;
(2)食品袋中的“双吸剂”(吸O2和水) ________;
(3)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_;
(4)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_________;
(5)常用净水剂是_________;
(6)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______;
35、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制易拉罐(如图1)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内壁附着一层有机薄膜。该铝合金中铝的含量约为97%,还含有镁、锰、铁、铟(In)等。
①将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划,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___________。
②请你推测组成有机薄膜的物质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③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废弃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旧电池B.废弃口罩C.厨余垃圾D.废旧铁锅
④铝合金中的铟(In)如图2为铝、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证明,铟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36、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__________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要除去水中的臭味,需要用到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7、实验室制备、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
(1)药品选用
按下表进行3组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 药品 |
I |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
Ⅱ |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
Ⅲ |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
①图中曲线甲对应实验编号是______(选填“I”“II”或“III ”)。
②不用曲线丙对应的药品,理由是______。
③实验后确定用曲线乙对应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
①若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______(选填编号)。
②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
(3)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8、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用如图选择不同可燃物进行实验时,发现它们燃烧后都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请结合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物 | 白磷 | 红磷 | 木炭 |
着火点/℃ | 40 | 240 | 370 |
生成物状态 | 固态 | 固态 | 气态 |
剩余氧气浓度 | 3.1% | 7.0% | 14.0% |
(1)通过对比上表中红磷和白磷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
(2)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3)如图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是______。
(4)同学们认为仅凭上面(3)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于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的改进装置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设计,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顺利证明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④从b端通入氮气
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___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三:验证微粒的性质
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接入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______,微粒的性质是______。
(6)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______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39、使用工业用盐烹饪食物导致亚硝酸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肉眼很难区分。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 亚硝酸钠(NaNO2) | 氯化钠(NaCl) |
水溶性 | 易溶、15 ℃时溶解度81.5 g | 易溶、15 ℃时溶解度35.8 g |
熔 点 | 271 ℃ | 801 ℃ |
沸 点 | 320 ℃分解、放出臭味气体 | 1413 ℃ |
与盐酸反应 |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 无反应 |
水溶液酸碱性 | 碱性 | 中性 |
请你结合以上资料,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用三种方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2)图二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完成后,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任写一点),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三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