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萍乡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有白色固体生成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D.镁条形状改变

2、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C.甲物质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5

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B.原子变成离子,质子数发生改变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5、下列净水方法中,在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没有使用到的是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6、区别下列物质,所选择的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B.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C.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放入燃着的木条)

D.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淡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8、下列四种可以生成氧气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H2O

B.KMnO4

C.KClO3

D.H2O2

9、以下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放置洗净的试管

D.吸取液体

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1、通过简单的家庭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实验,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A.蔗糖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1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有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通风

D.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3、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我国古代经“一带一路”将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这些发明和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手工剪纸

B.谷物酿酒

C.冶炼青铜

D.烧制瓷器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6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比是1:2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

15、某同学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如下图)对污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化过程可降低河水的硬度

B.活性炭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

C.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

D.该净化过程可除去河水中的所有杂质

16、下表是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表示为W)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110

117

121

126

139

31.6

63.9

85.5

110

169

A.6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B.W代表的物质是甲

C.①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②中未溶解的固体为16g

17、重庆两江新区,坐拥上百公园。走进九曲河湿地公园,感到空气清新。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19、t °C 时,将 200gKNO3饱和溶液蒸发掉 20g 水后,再冷却到 t °C 时,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⑤KNO3的溶解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20、变化无处不在。在家庭厨房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白菜腐烂

B.水沸腾

C.菜刀生锈

D.煤气燃烧

21、“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含有9个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属于氧化物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保持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D.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花香四溢

C.风吹叶落

D.燃煤取暖

24、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银、铜的活动性

B.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验证分子运动

25、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C.P点时,溶液显酸性

D.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26、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烧白瓷

C.刻石雕

D.晒海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医疗上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g,蒸馏水_____g

(2)有如下操作:①装瓶、贴签;②溶解氯化钠;③秤取氯化钠固体;④量取蒸馏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3)实验结果反思与评价:下列操作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偏差?(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①将量筒中的蒸馏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结果_____

②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结果_____

③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许溶液溅出。结果_____

28、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元素”或“碳单质”)。

(2)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_____

(3)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Ⅰ.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能。

Ⅱ.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丁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

②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写名称)。

③一个丙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______个。

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B.相对于燃煤发电,光伏、水力、风力发电符合“减碳”理念

C.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产生纸质垃圾时及时焚烧处理

D.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29、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

         

(1)仪器③的名称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收集0.64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是   g

(3)同学们用浓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将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英认为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小青认为得到的CO2中混有   气体。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小英将气体通入到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但仍未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小青取 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的CO2,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原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请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水的气体,密度和空气接近,收集乙炔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  

 

30、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

(1)某同学用空的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如图1,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软水。生活中可以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

(2)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则与a连接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3)图3是水分解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一条):______

(4)通过图2所示的电解水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1、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    等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2)操作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下同),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林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以后,小林重复上述实验加少量肥皂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任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32、(3分)实验室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 mL量筒、 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胶头滴管。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填 2 种)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填 2种)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填 5 种)

 

3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4)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白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4、通过CO、CO2的学习探究,请写出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①物质的 _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②物质的性质决定 ________

3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小琼买了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单位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_____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l化合价为_____价。

3 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6、在横线上写明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

(3)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开水中,白磷被引燃,你猜想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3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通过观察白磷_____(填“①”或“②”)与白磷③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为某城市自然环境图.该城市气候偏干燥,且经常刮西北风.现欲在该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厂,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理想的地点在哪里?主要理由是什么?

40、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

(1)组成______

(2)变化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