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车是中小学生主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下列校车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钢钉
B.向车的外壳喷黄色油漆
C.校车利用燃烧汽油提供动力
D.司机用自来水刷洗车身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
B.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C.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生石灰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碘酒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B.2Fe3+:“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C.CO2:“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S2-:“2-”表示硫元素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6、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存放白磷的试剂柜 |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 C.面粉加工厂 | D.居民住宅区 |
A.A
B.B
C.C
D.D
7、锆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军工、核反应等领域。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锆属于金属元素
B.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C.锆原子中的中子数为40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葡萄糖注射液
C.二氧化碳
D.洁净的矿泉水
9、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拉开帷幕,本次运动会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种草
B.增加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C.城市污水分级处理达标后排放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10、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家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害
B.化学与出行: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C.化学与环境:为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可将工厂烟囱加高
D.化学与社会发展:新材料的使用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12、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煤炭脱硫处理
B.积极植树造林
C.使用可降解塑料
D.填埋废旧电池
13、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
B.
C.
D.
14、图像能直观地体现出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关系。下列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量的氧化汞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15、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C——2个碳元素
B.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O2——2个氧原子
D.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16、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稀盐酸加水稀释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C.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D.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8、“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同一元素组成纯净物是单质,则含同一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9、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先对a处物质加热使之燃烧,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并始终控制液体不进入a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处物质是红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
B.若a处物质是木炭粉,实验过程中看到木炭燃烧冒白烟
C.若a处物质是硫粉,实验过程中能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21、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 B.化学与农业 |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夜盲症 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
C.化学与生活 | D.化学与环境 |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 ②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 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
A.A
B.B
C.C
D.D
22、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Mg2+、K+、OH-、
B.Na+、Ba2+、、
C.Na+、H+、Cl-、
D.Na+、K+、、Cl-
23、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 | 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
A.A
B.B
C.C
D.D
24、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性
B.采用绿色工艺,减少化工污染
C.加大燃煤发电,减少化工污染
D.滥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25、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改变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2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空气
C.氯化钠
D.碳酸饮料
27、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锅炉进料前煤要提前粉碎,目的是___。
(2)“灰处理”涉及的反应有,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
(3)根据流程提供的信息,可推测煤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___。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之比。制氧机可通过调节按钮获得不同含量的富氧空气,由图2信息可算出所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
28、从H、Cl、O、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酸、碱、盐各一种,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1)酸:_________________;
(2)碱:________________;
(3)盐:_______________。
29、为了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越来越多地利用天然气能源。天然气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_。
30、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___________。
(3)氧、硫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
3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氖原子_______;
(2)二氧化氮_______;
(3)锌离子_______;
(4)硫酸铵_______。
3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你填写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水银(汞)是由_____构成的。
(2)水是由___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构成。
33、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1)汞_____;
(2)氖气_____;
(3)镁_____;
(4)氯化钾_____;
(5)氮气_____;
(6)五氧化二磷_____;
(7)一氧化碳_____;
(8)水_____。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图中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
3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已知磷原子的中子数为16,则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
(3)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填字母)
A Na、Cl B O、S C F、Cl D Cl、Ar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时,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36、回答下列问题
(1)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2)2S2-中“2”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_______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
③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________。
37、在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备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3)用A、D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4)萍萍同学在装置A中放入某药品加热,发现导管被粉末堵塞,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5)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在空气中能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收集NO的方法只能用________装置(填序号)。
3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改用如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端进(填“a”或“b”)。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作出如下猜想:
【作出猜想】
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_____ | 猜想A不成立 |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溶液中 | 产生白色沉淀 |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
【拓展延伸】
A.气体中有HCl,石灰水未见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
B.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
3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H 1.008 |
| 2 He 4.003 | ||||||
3 Li 6.941 | 4 Be 9.012 |
…… | 5 B 10.81 | 6 C 12.01 | 7 N 14.01 | 8 O 16.00 | 9 F 19.00 | 10 Ne 20.18 |
11 Na 22.99 | 12 Mg 24.31 | 13 Al 26.98 | 14 Si 28.09 | 15 P 30.97 | 16 S 32.06 | 17 Cl 35.45 | 18 Ar 39.95 |
(1)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
(3)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5)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40、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提取50g废水样品于集气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收集到 4.4g二氧化碳,请回答问题:
(1)判断滴加硫酸至恰好反应的依据是 。
(2)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是多少?
(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本小题最后结果取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