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鸡精
C.味精
D.面粉
2、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3C60;③
;④
A.①中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B.②中表示分子的个数
C.③中表示离子的个数
D.④中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下图所示实验与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图1,盐酸与Na2CO3粉末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仍保持平衡
B.图2,软水中产生的泡沫少,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多
C.图3,乙中溶液无明显现象,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图4,甲管中气体可被点燃,乙管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B.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C.推广氢氧燃料电池动力客车
D.骑自行车替代私家车出行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向碳酸中滴加石蕊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丙和丁质量比为22:9
8、现有X、Fe、Z三种金属,如果把X、Fe、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Fe溶解并产生氢气, Z不反应;再把X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X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Fe和Z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 > Z > Fe
B.X >Fe> Z
C.Z> X> Fe
D.Fe> Z > X
9、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有气体中毒的风险,该气体可能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0、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蒸发和CO2的影响),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1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稀有气体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1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
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13、化学实验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实验应用了定量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不同的是
A.火药爆炸
B.人类呼吸
C.品红扩散
D.氧化汞分解
15、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常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3种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D.一个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16、“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最新一代原子钟—“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铷离子Rb+有36个电子
C.铷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7g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用做燃料
B.铜丝做导线
C.液氮用于医疗麻醉
D.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1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氧气、二氧化碳、海水
B.单质:氦气、铁、氮气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银、二氧化锰、氧化铜
19、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建立分子学说,他提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且等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越大,摩尔质量越小。现有两个密闭容器,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体积:甲>乙
B.原子数目:甲<乙
C.分子数目:甲>乙
D.摩尔质量:甲>乙
2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淡化海水
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CO2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21、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下列操作顺序不合理的是
A.①②⑤③⑦④⑥
B.①③②⑤⑦④⑥
C.①⑤③②⑦④⑥
D.①③⑤②⑦④⑥
22、下列实验方法:①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③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瓶中;④观察颜色,闻其气味。可用来鉴别O2和CO2的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3D技术呈现的《新富春山居图》
B.LED屏呈现的裸眼3D立体画面
C.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同步点燃亚运圣火
D.升起亚运会会旗
24、高纯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2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玻璃瓶破碎
D.米饭变馊
26、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取用固体粉末
C.点燃酒精灯
D.加入块状固体
27、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这一,如图所示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_____
(2)若熄灭铜片上白磷,小宁同学用沙土将其盖灭,请分析小明同学采用的灭火原理._____
(3)实验室应该如何保存白磷?(请写一点)______
28、实验室过滤水的实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 a物质,可得到_______g溶液;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c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_。
30、运用所学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生产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常用______的方法:
(2)生活中将水煮沸的目的有消毒、杀菌和______。
(3)饮水机中除去有色、有味物质的黑色固体是______。
31、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撒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有危害,此时可以用些硫粉撒在上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固体成硫化汞。写出硫与汞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石灰石、盐酸、氢氧化钠、干冰、生石灰五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
(1)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2)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
(3)用作人工降雨的是 ;
(4)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 .
33、NH4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
溶解度/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60.2 | 65.6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1)在3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或“<”)NH4Cl的溶解度;
(2)若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NH4Cl固体,可采用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KNO3晶体;
(3)20℃时,将4克KNO3固体溶解在1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20℃时,饱和NH4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34、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
X值为 ,该原子的符号是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X值为 ,符号是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X值为 ,符号是 。
35、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必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6、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亿万国人在这场盛大庆典中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光荣与自豪。
(1)本次阅兵式上,31个方队的受阅官兵身着新型“星空”迷彩服亮相,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据了解,这套迷彩服除了运用色彩变化形成保护色图案外,还在色彩染料中加入了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等特殊的化学物质,使敌方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对二甲氨基偶氮苯(C14H15N3)就是一种光致变色物质,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国多种先进导弹,导弹之所以有精准、神奇的命中率,与一种金属钕(Nd)有关。有一种钕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60,相对原子质量是144,则该钕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__。钕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则钕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白磷与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产物均相同)
(1)甲同学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和烧杯里装进适量水,用手握住集气瓶,若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②现集气瓶中有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③加热粗铜丝,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燃烧主要现象是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
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已知c=500mL,a=100mL,若实验非常成功,则b约为_____mL.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
(2)实验反思: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______。
A 装置气密性不好 B 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
C 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 用红磷代替白磷
38、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
(2)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若水倒吸少于1/5,可能的原因有①_____②_____。
(4)该装置是通过课本实验进行改进过的,请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3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3)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P点,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4)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40、观察下列各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____(选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
(3)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4)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图E所示实验,观察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