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6.5”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
B.建高烟囱,直接燃煤为居民供暖
C.露天焚烧秸秆,提高土壤肥力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下面是某同学对主题内容进行的归纳情况,你认为其中一组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进入山洞先做“灯火实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B.环保与使用:加快“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推行共享单车,打造绿色交通
C.微粒与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元素与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大于8.0g
B.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g
C.R可能是酒精(C2H5OH)
D.若R为CO和H2的混合物,则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给液体加热
6、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向水中加入焦炭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C.水可以做任何溶液的溶剂
D.自然界中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7、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家务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知识 |
A | 用醋做凉拌菜时闻到醋酸味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C | 用烘干机热风烘干潮湿的衣服 |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变大 |
D | 用真空塑封机将食物抽真空并密封保存 | 降低氧气的浓度,以延缓食物氧化 |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9、用化学方程式对下列事实作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4Al+3O2═2Al2O3
B.铁制品在潮湿环境中锈蚀:3Fe+2O2═Fe3O4
C.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变质:2NaOH+2CO2═2NaCO3+H2O
D.用铁回收硫酸铜溶液中的铜:2Fe+3CuSO4═Fe2(SO4)3+3Cu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滴水成冰
B.花香四溢
C.火烧赤壁
D.沙里淘金
11、在A+2B=2C+3D的反应中,14gA和3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质量的C和27g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9
B.18
C.27
D.54
12、近年来,苍溪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苍药产业”品牌,通过种植白芨、杜仲等中药材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从中药杜仲中提取的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绿原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13、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Fe3O4
B.Fe2O3
C.FeO
D.FeS
14、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15、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④ |
结构示意图 |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D.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16、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17、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5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4
1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排放过多会引起酸雨
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19、下列各组表示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Cl和Cl-
B.CO和CO2
C.H2和 O2
D.
20、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倒入适量的水
C.观察颜色
D.伸入燃着的木条
2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黑烟
B.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22、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B.
C.
D.
23、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48
B.属于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Am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24、中考试卷答题卡中需粘贴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丙烯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2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比较
C.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D.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26、用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化物
D.氧原子
27、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结构图表示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区Y和Z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闻气味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点燃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28、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1)如图②,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 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
B 实验空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 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千净
D 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3) 常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9、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简要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化学符号表示) | 简要回答 |
充分加热氯酸钾和MnO2混合物制氧气 | ______。 | MnO2作______。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______。 | 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
30、(4分)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二氧化硫 ②干冰 ③一氧化碳 ④活性炭。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2)可作冰箱除味剂的物质是______;
(3)化石燃料尤其是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_气体,该物质是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
(4)吸烟过程中产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__。
31、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1)由实验可知,“锡纸”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_____;
(2)“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请分析“锡纸”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
32、请从氩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等5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目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
(2)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 ______;
(3)可用于节假日的霓虹灯的是_______;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气体是_____;
(5)可制氮肥的是_________。
33、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选出其对应的用途。请用相关的序号填空。
A 冰箱除味剂 B 切割玻璃 C 干电池电极 D 冶炼金属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____。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_____。
(3)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_____。
(4)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作_____。
34、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__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5、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氧原子______。
(2)氧化铝______。
(3)2个铁离子______。
(4)标出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6、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工业上用______的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______变化;而实验室通常可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存在加热下制氧气,这种变化属于______变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少量______(填物质名称),能加快氧气的生成速度。
(2)为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业余登山队2003年5月21日再次登顶成功。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性质。
37、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选择C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小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点)。
(3)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则选用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用排空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进入,你用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 装置,收集装置使用____。
38、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
(4)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选用装置D的理由是____。
(5)装置B或C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符号表达式为是____。
(6)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39、家庭厨房是一个小型化学实验室,请完成下列问题。
(1)烹调食物时,加入少许食醋,立刻会闻到一股酸味。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
(2)清洗餐具时要用到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40、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刚利用图①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②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