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4个氢原子:H4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2个氮分子:2N
D.2个硫酸根离子:
2、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锆的元素符号为Zr
B.锆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g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B.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复燃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性格鲜活,鲁智深作为行侠仗义第一人,下列他的事迹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五台山
C.火烧瓦罐寺
D.倒拔垂杨柳
5、MoO3是一种优良的储能材料,其中Mo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6、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将废弃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C.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给作物供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7、某物质燃烧后有水生成,该物质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有氧元素,不含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火药应用
9、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10、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氢气
D.煤
11、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C.甲物质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5
12、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Si
B.F
C.K
D.He
13、如图所示中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图1:汞在足量的氧气中加热
B.图2: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①有催化剂②无催化剂)
C.图3:向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D.图4: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4、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载人航天器中发生的一微观反应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B.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不变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的脱色
B.汽油可乳化衣服上的油渍
C.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了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16、下列表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C.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 D.探究二氯化锰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
A.A
B.B
C.C
D.D
17、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氧气分子数百分比()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红磷已经燃烧
B.b到c燃烧剧烈程度不是持续减弱
C.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压强增大至不变
D.消耗氧气与剩余氧气分子数之比约为12.4:8.6
18、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C12H34O3)有抗病毒的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酸属于氧化物
B.银杏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银杏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7
1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下列物质中名称与俗名不匹配的是
A.汞---水银
B.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C.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
D.氧化钙---生石灰
21、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2、超氧化钾(KO2)可作氧气源,用于煤矿井下救援。KO2能与水反应迅速放出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是
A.H2
B.K2O
C.KH
D.KOH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氧气用作助燃剂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4、2023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提倡全民自驾游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少用一次性用品
D.倡导光盘行动
25、下列四种可以生成氧气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H2O
B.KMnO4
C.KClO3
D.H2O2
2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厨房中的面粉和小苏打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加入等量的肥皂,观察现象 |
C |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
D |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 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27、请完成下面填空:
(1)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____来区分。(填物质名称)
(2)用氯化物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可以一次性验证Ag、Cu、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除去盐酸中少量的稀硫酸,可用_____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
28、(6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原子 ;
(2)3个镁离子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
(5)2个二氧化硫分子 ;
(6)5个铵根离子 。
29、金属铁是由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0、1869 年,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出元素周期表.第一位得出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__ .(均选填“拉瓦锡”、“道尔顿”或“门捷列 夫”)
31、阅读下列短文。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它是制取氧气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科学家们通过如图所示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制得的氧气加压到1.5×104 kPa,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根据 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气体________的不同分离
(2)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氧气加压后能贮存在蓝色钢瓶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气_____;
(2)氧离子_____;
(3)3个磷原子_____;
(4)二氧化碳_____。
33、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A.生石灰 B.金刚石 C.食盐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
②可用来做干燥剂的是_______;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④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微量元素钛、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___________。
(6)用新制取的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4、(7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l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图甲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 (填序号)。
(3)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Ⅱ所示实验,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4)实验结束后,请你通过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探究,来推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
|
35、(1)说出下面符号中“2”的意义
①SO42-中_____; ②3H2O_____; ③2Ba_____;④_____;
(2)根据文字叙述书写方程式
①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③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_____。
36、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 0.03%的气体是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
(3)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
(5)引起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是_____增多。
37、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实验中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38、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的量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
(2)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1处。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性质:___________(写出一个性质)。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9、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图是化学小组设计的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人V形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时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到100℃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则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40、南海不仅事关我国主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其中
(1)石油是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__,因此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