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安全常识 | B. | 区分常见物质 |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油锅着火—— 立即用水扑灭 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 | O2和CO2——用澄清石灰水 H2和N2——闻气味 食盐和白醋——观察颜色 | ||
C.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 | 日常生活经验 |
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H2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 去除衣服上油污——用汽油洗涤 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 硬水软化——加入明矾 |
A.A
B.B
C.C
D.D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用喷灌、滴灌的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B.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C.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加高工厂烟囱,向高空排放废气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读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的验满
D.倾倒液体
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的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D.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6、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推广露天焚烧垃圾
B.使用可降解塑料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改进尾气处理技术
7、下列应用、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复分解反应
B.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置换反应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复分解反应
D.向生石灰中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蓝:,化合反应
8、五育并举,劳育先行。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解释 |
A | 用墨书写或绘制书画 |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B | 燃煤脱硫 | 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C |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
D | 用生石灰制作发热包 | 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
A.A
B.B
C.C
D.D
9、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C.乙的化学式为H2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甲烷作燃料首次“点火”成功,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均会减小
C.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D.盐酸、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1、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氮气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12、下列四种物质加入水中,振荡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植物油
B.碳酸钙粉末
C.冰块
D.蔗糖
13、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发生洪灾,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农田被淹没
B.山体出现滑坡
C.粮食浸泡后发霉
D.树枝被折断
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疗、化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下列关于空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15、家庭中使用医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时,最好选择擦拭局部区域的方式,如采取喷洒酒精的方式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其原因是
A.“喷洒”使用酒精的量不好控制
B.“喷洒”使酒精和空气均匀充分混合
C.“喷洒”使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喷洒”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了
1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则 CO2也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
C.离子都带电荷,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速率只能加催化剂
17、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主题为“ 加速发展”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硬水和软水可用食盐水来区分
C.农业上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D.将喷头洗浴改为浴缸泡浴
1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
C.氢气验纯时,试管应该倒放着接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并放出热量
19、中国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剪窗花
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赛龙舟
D.中秋节酿桂花酒
20、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
B.PM10
C.CO2
D.细颗粒物
21、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C.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22、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B.图②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C.图③表示直流电电解水
D.图④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23、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2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
B.CO
C.NO2
D.SO2
25、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26、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27、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如用CaO吸收。草酸钙(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5)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8、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_,它跟水反应后可以生成______,化学式为______,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生成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9、(8分)将20g铜锌合金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93.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
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13.5g。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
(2)求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求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需要在烧杯下面垫____________。
(2)酒精灯不用时应盖紧灯帽,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_______________。
(4)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5)用托盘天平称取11.8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天平指针右偏,此时他应该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加药品 B减少药品 C减少砝码 D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31、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 NaHCO3 | Mg(OH)2 |
建议每次剂量/g | 0.5 | 0.3 |
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_____。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结果如下:I组CaCl2 NaCl CaCO3 II组 Ba(OH)2 H2SO4 NaCl III组 KCl Na2SO4 NaCl,其中第___组结果肯定不正确(填序号)。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2、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B均是无色液体,E是最常见的金属,F是黑色固体。(已知:氢气和金属氧化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水)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解释由B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
(3)请画出比氮元素多一个周期多一个族的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3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H 氢 1.008 |
|
|
|
|
|
| 2He 氦 4.003 |
3Li 锂 6.941 | 4Be 铍 9.012 | 5B 硼 10.81 | 6C 碳 12.01 | 7N 氮 14.01 | 8O 氧 16.00 | 9F 氟 19.00 | 10Ne 氖 20.18 |
11Na 钠 22.99 | 12Mg 镁 24.31 | 13Al 铝 26.98 | 14Si 硅 28.09 | 15P 磷 30.97 | 16S 硫 32.06 | 17Cl 氯 35.45 | 18Ar 氩 39.95 |
(1)表中10号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表中3号和11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选填“阴”或“阳”)离子。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5、剧烈运动时,肌体细胞内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出体外,就形成了乳酸(C3H6O3)堆积,过多的乳酸聚集在局部肌肉中,令人感觉酸痛。
(1)乳酸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或“氧代物”之一)。
(2)每个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个原子。
(3)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乳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6、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小明同学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
(1)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2)写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
3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加热。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操作③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产率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图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为______色,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请写出改正措施______。
38、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仪器a的名称_____A、B、C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填字母)。实验室常用_____和_____来制取CO2,请你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
(2)若用图1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b ”或“c”)端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若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39、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补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写出此反应由B到C过程的反应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场所常用75%酒精溶液消毒杀菌。
(1)75%酒精溶液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同)。
(2)酒精(化学式为 C2H5OH)与葡萄糖(化学式为 C6H12O6)含有相同的元素,二者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
(3)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
(4)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