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州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卫生区,下列不符合创文创卫行为的是
A.过期药品,随意丢弃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使用公筷,文明用餐
D.清扫落叶,爱护环境
2、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
|
A.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 | B.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C.区分硬水和软水 |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A.A
B.B
C.C
D.D
3、在疫情期间,84消毒液起着重要的杀菌消毒作用。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通常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可制得次氯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ClO2
B.次氯酸钠由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6∶71∶32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比二氧化氧(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高
4、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3.0g
B.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D.可直接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5、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在干燥的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C.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则会发生爆炸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和在纯氧燃烧都会产生蓝色火焰
7、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滴加试剂
C.验满O2
D.加热液体
8、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9、下列化学家中,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10、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农业上提倡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浇灌作物
D.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
B. 取固体药品
C. 滴加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3、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有
|
|
|
|
①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②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 ③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 ④等质量的锌块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4、2023年8月,中国石油探测队在新疆玛湖区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油田,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油田,对于中国有重大意义。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氨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燃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15、眼药水成分中的牛磺酸(C2H7NO3S)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关于牛磺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五种元素组成
B.氧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
C.1个牛磺酸分子由13个原子构成
D.牛磺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实验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比较
B. 铁生锈的条件
C. 燃烧的条件
D. CO2能与水反应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量取9.0mL液体
1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
B.铁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20、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它物质也不能继续溶解在该饱和溶液中
2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时固体中含有3种物质
B.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a-b)g
C.m点、p点和n点的固体中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
D.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
2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粉笔折断
C.铁锅生锈
D.面包霉变
23、“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2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25、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2Mg表示2个镁原子
B.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C.Cu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2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CH4和H2 | 观察气体颜色 |
B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混合气体 |
C | 除去N2中的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鉴别O2和CO2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A.A
B.B
C.C
D.D
27、水是重要的资源。我国空间站有关再生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1)在“钙去除组件”中,除去尿液钙结晶所得的沉淀,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
(2)“旋转蒸馏装置”是利用降低气压减小液体沸点的原理,对液体进行连续蒸馏的装置。旋转蒸馏后获得的“再生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水处理系统”中活性炭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4)写出“氧再生组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属于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可用______检验。
28、NaCl 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母液(苦卤)。下图为母液中最主要的四种盐(NaCl、KCl、MgCl2、MgSO4)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90℃时,四种盐中 MgCl2的溶解度最大,则表示 MgCl2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此时饱和 MgCl2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请写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2)60℃时,若母液中的 NaCl、KCl、MgCl2、MgSO4都已达到饱和,为了获得较纯净的 MgSO4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工业上常通过加入碱溶液与母液中的 Mg2+反应来制取 Mg(OH)2沉淀。为了探究获得较高 Mg2+沉淀率的反应条件,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取 250mL 母液):
实验序号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min | 反应pH值 | Mg2+的沉淀率/% |
a | 40 | 60 | 10 | 90.1 |
b | 40 | 60 | 12 | 92.7 |
c | 40 | 90 | 12 | 93.6 |
d | 50 | 60 | 12 | 96.4 |
e | 50 | 90 | 12 | X |
①反应过程中需测定溶液的 pH,则测定溶液 pH 的操作是:先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然后用_____蘸取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取溶液的 pH。
②实验 b 和 d 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③表格中 X 的数值可能为______(填编号)。
A.95.8 B.92.1 C.97.2 D.93.17
29、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 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
(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
(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
3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当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1) ;
(2) ;
3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____ __,b_____ _.
②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__ ____.
③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编号),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
④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端通入.
⑤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___(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E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右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 _ _____、______ ______。
(6)装置的气密性是保证气体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操作中,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3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3)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
33、近年来,“雾霾”、“酸雨”、“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_________;
(2)酸雨的危害很多,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
(3)怎样减缓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写出你能做到的一条。
34、人类对“火”的掌控与应用推动着社会发展。
(1)古人利用“钻木”来“取火”,从燃烧条件看,“钻木”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
(2)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
35、自来水生产过程如下:
取水后,加入药品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是 (1) ,属于 (2) (填“酸”、“碱”、“盐”)。通过沉淀、过滤除去 (3) 杂质,属于 (4) 变化。在消毒过程中通入氯气,0.1mol氯气中约含有 (5) 个氯气分子,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36、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学习化学的要求。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E的名称是 。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上述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 (填字母序号)。
(3)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装满水后收集10ml气体,应在 (填“a”或“b”)端连接一个量筒。
(4)欲装配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序号),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请简述如何组装一套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装置 。
37、下列实验中均使用了红磷,请分析实验并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实验中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图2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图3是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红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8、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图A中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___________(填“a”或“b”)端,若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4)用装置F收集O2,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__(选填“c”或“d”)端进入;若用该装置给病人输氧时,导管___________(选填“c”或“d”)端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5)装置D可以用来收集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39、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钠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周期。
(2)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一般在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电子。
(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钠离子的异同。
相同之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40、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題。
(1)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
(2)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什么?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