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坐标图,试判断C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A.CuS
B.CuS2
C.Cu2S
D.Cu2S2
2、化学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D.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3、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并收集气体
D.熄灭酒精灯
5、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7、《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白土烧瓷
D.甘蔗榨汁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C.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氯酸钾 |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
B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点燃 |
C | 鉴别H2和CH4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
B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C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A
B.B
C.C
D.D
11、下列潍坊地区的部分“非遗”项目中,其工艺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青州根雕技艺
B.寿光卤水制盐技艺
C.潍坊嵌银工艺
D.昌邑土陶烧制技艺
12、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点燃的红磷应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②整个过程中因耗氧气,故集气瓶内的压力一直会变小;
③该实验过程会造成少量空气污染;
④反应物红磷不可以用碳或者硫来代替,可以用铁来代替。
⑤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⑥若足量的红磷继续增多,水位上升将更多;
⑦装置漏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大于五分之一;
⑧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A.①②③④⑥⑦
B.③⑤⑧
C.②③⑤⑥⑧
D.②③④⑤⑥⑧
13、下列说法或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可制得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灭火就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
和
,则
中一定含
元素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或
前需要检验纯度
14、端午节插艾草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B.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g
D.黄酮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5、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之瑰宝。下列民间手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彩纸剪刻窗花
B.用樟木雕刻匾额
C.用竹篾编制凉帽
D.用瓷土烧制陶瓷
16、云南小粒咖啡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是全球品质较好的咖啡之一。煮咖啡的时间不易太久,煮的过久,咖啡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分解会影响到咖啡的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单宁酸中含有174个原子
C.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6:52:46
17、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CaCO3
C.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18、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19、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装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⑥⑦⑤
C.②①④③⑦⑥⑤
D.②①④③⑥⑦⑤
21、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g,微粒D中的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CO2和CO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4、钴是可充电电池的重要组成元素,如图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7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25、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小明在家帮忙做家务,请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煤气泄漏,立刻打开抽油烟机
B.切过咸菜的菜刀,洗净擦干后保存
C.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向锅内倒水灭火
D.用钢刷或钢丝球擦洗铝制炊具
26、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A.氧气、铜和蒸馏水都是单质
B.水、氯酸钾和干冰都是氧化物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空气、水银和白酒都是混合物
27、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2)文物锈蚀:一些铁制品生锈,其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文物修复: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单质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9、写出如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30、有下列物质: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氖气,用物质的化学符号填空:
(1)从冰霜中拿出矿泉水瓶,瓶外有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冶炼钢铁用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3)常用于食品包装袋里充的气体________。
(4)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_________。
3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
(2)铁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
(3)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
32、已知: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反应都属于四种基本反应中的______反应;
(2)判断Cl2、Br2、I2的活泼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33、(7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
(2)镁带燃烧: 反应类型( )
(3)电解水: 反应类型( )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34、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1)铜的元素符号 (2)3个氮原子
(3)水 (4)2个钠离子
35、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1)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微粒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氧原子氢原子水分子
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氢原子 B 氢分子 C 氧原子 D 氧分子
③从上图能获取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
36、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⑴ 碳酸根离子_______ ⑵ 四个硫原子______
⑶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⑷ 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
⑸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⑹ 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_____。
3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最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_______集气瓶中,观察是否复燃。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若用注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_____(填“c”或“d”)。
38、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可选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
(4)已知氨气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 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
39、粗盐中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
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1)溶解时,使用玻璃棒_____,起_____作用;
(2)_____时,用玻璃棒_____,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_____;
(4)用玻璃棒将氯化钠晶体从蒸发皿转移.
40、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Fe |
(1)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物质甲和物质乙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其中甲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某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X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5)若X是一种单质,可以和Y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请写出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