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石、石墨、C60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具有导电性
B.硬度最大的是石墨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2、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A.采摘:将茶叶从茶树枝上摘下
B.揉捻:轻轻揉搓使茶叶发生酶促氧化
C.发酵:使茶叶由绿色变为红色
D.烘干:高温烘焙,终止酶活性,防止发酵过度
3、在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再左盘烧杯中加入10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10g铁粉,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指针偏向左边
B.指针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4、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氢氧化钙:CaOH
C.FeO的名称:氧化铁
D.2个氢分子:2H2
5、科学思维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质量守恒定律,64gCu和16gO2 充分反应可得到80gCuO
B.模型与推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C.宏观与微观:氧气和液氧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效果,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石灰水吸收的效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知水能吸收
C.浓度降低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对比曲线①和②可以说明,石灰水比水吸收的速率更大
7、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能除去泥沙和某些有色物质等
8、下列除杂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序号 | 实验或操作目的 | 实验方法或操作 |
A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B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点燃 |
D |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A
B.B
C.C
D.D
9、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C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4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甲和乙的溶液从35°C降温至10°C,甲析出的溶质一定比乙析出的多
10、福建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K、Ca、Fe、Zn等元素。四种元素中,如果人体摄入缺失,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A.K
B.Ca
C.Fe
D.Zn
11、下表为某次实验获得的信息。下列关于“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其他气体 |
吸入的空气(%)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A.呼出气体中仍含有氧气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水蒸气含量高
C.对着干冷玻璃片哈气,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
D.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可证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高
12、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
A.氢气
B.甲烷
C.铁丝
D.红磷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曹冲称象
C.活字印刷
D.伐木制舟
14、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丁烷气体,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5、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硫
B.红磷
C.乙醇
D.铁丝
16、化学符号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N2
B.N2O
C.2N
D.2NO
17、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内不吸烟、不打电话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
C.用燃着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B.用煤炭取暖时,在室内放一盆水就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分析该图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E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B.E物质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B物质属于氧化物,但不属于化合物
D.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1、要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
B.用适量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闻气味
2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甲物质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
23、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亚运史上首次利用甲醇点燃火炬。此次亚运会使用的“零碳”甲醇经过技术迭代,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即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生成了三种新物质
B.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数之比为4∶1
C.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
D.若该反应不用纳米纤维催化剂,会使甲醇的总产量降低
2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盐酸的pH
C.稀释浓硫酸
D.闻气体气味
25、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末,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26、为验证Mg、Cu、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MgCl2溶液、Cu、Zn
B.Mg、Cu、ZnCl2溶液
C.Mg、Zn、Cu、盐酸
D.MgCl2溶液、Zn、CuCl2溶液
2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
28、如图是小红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的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是_____。
(2)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所需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
(3)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举出一点)_____。
2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石油并称为化石燃料。
30、按要求填空: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均填序号)
①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或者做导线
3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简易净水器图1:活性炭净化水:能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杂质,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纱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图2水的分解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填“1”或“2”)。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2、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两种粒子都是原子,则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2)若B表示某元素的离子,则y=_______。
(3)若A示意图中x等于11(11号是钠元素),则该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
33、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
3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 I A | II 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2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18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锂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填符号、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_____。
(3)第6号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C 和Ne b Be 和Mg c Al和Si d F和Ar
(5)画出16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9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5、(关注生活现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出________气体,可净化空气。
(2)水更清,写出防止水体污染的一种方法________
(3)空气更清新,今年冬季我省在各所乡村学校推广锅炉“煤改电”,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6、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含义
① 2个氦原子___________; 2摩尔H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②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_。
③ 生石灰可以作为“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清凉油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C10H10O),它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________,73克薄荷脑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1mol薄荷脑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氢原子。
⑤ 2017年5月18日我国。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还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甲烷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下图A和B是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7、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其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用此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 要让反应停止,其操作为_____。
38、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组装好仪器后要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_____后_____,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5)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端通入(填“a”或“b”)。
(6)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填序号)
39、请用简便的方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①二氧化碳和氧气___________。
②硬水和软水___________。
③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
40、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原因是因为:______。
(2)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