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
A. 一国两制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武力解放台湾 D. “三不”政策
2、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叶剑英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华国锋
5、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6、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7、“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其中“大会”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八大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贡献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分三步走的战略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
9、如表是清清同学整理的中国建设成就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
项目 | 1957年产量 | 与1952年产量相比(增长率) |
钢产量 | 535万吨 | 接近300% |
原煤产量 | 1.31亿吨 | 98.596% |
发电量 | 193亿度 | 164.4% |
A.这一于时期我国重工业成就突出
B.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0、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建设应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1、梳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分期,我国改革开放应发生在
A.A B.B C.C D.D
12、下列哪一词汇能够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
A. “公私合营”
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D.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3、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挨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习总书记讲话是核心意思的
A.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60多年艰辛探索历程
C.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获得了巨大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持
1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
15、下列人物中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
A.邱少云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6、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重工业 B. 农业 C. 轻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17、这场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这场战争”指的是
A. 抗美援朝
B. 抗日战争
C. 人民解放战争
D. 北伐战争
18、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2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3、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事件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2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8、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9、外交成就
类别 | 内 容 |
原则 |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
方针 |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
胜利 |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
30、“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
31、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4个经济特区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3、中国入朝作战军队的名称是?司令员是谁?把敌人赶回到哪个分界线附近?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什么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
(4)综上所述,制度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