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历史,需要分清楚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B.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改革是立国之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单一的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增强企业活力
3、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在哪个国家召开的?
A.缅甸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马来西亚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5、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范围 | 所有制 | 土地经营 |
1949年以前 | 地主土地所有制 | 租佃个体经营 |
1950——1952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自耕农个体经营 |
1953——1954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
1953——1954 | 农民土地股份制 | 初级社,集体经营 |
1955——1957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高级社,集体经营 |
A.土地改革
B.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C.对农业进行改造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6、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文化繁荣,1956年毛泽东提出
A. 八项主张
B. “两个凡是”
C. “九二共识”
D. “双百”方针
7、歌谣有助于灵活地识记重点知识,以下歌谣“万隆会议在印尼,共产主义遭攻击。恩来上台把话讲,_定大局。”据所学知识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词语(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相互合作
D.独立自主
8、下列关于中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努力,说法错误的是
A.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反对各种形式的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建立中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9、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A.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B.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0、新中国的成长,经历了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党和人民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挫折而愈挫愈坚,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请将新中国成长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2、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由以上可见,共建一带一路( )
A.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B.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之路
C.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彻底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弊病
13、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14、下图所示的事件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史实 | 结论 |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 |
A. 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B.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1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科技强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事件 | 时间 | 影响 |
一五计划 | 1953—1957年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54年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三大改造 | 1953—1956年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
大跃进 | 1958年 |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58年 | 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8、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贺龙被迫害含冤去世 B. 陈毅被迫害含冤去世
C. 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D. 刘少奇被诬陷开除出党、含冤去世
19、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A. 《民法》
B. 《刑法》
C. 《经济法》
D. 1982年《宪法》
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
B.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先法
C.旧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
D.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1、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2、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5、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6、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7、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9、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0、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1、请归纳我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32、1950-1953年我国对外战争是什么?
33、时间轴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某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如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你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请你写出上图中A处会议召开的时间。在这次会议上为了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3)上图中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屈辱沧桑】
材料一:
图一圆明园废墟 图二扯线木偶 图三 缠满绷带的病躯
(1)材料一这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图二映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风潮】
材料二:“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独立自主】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壮丽篇章】
材料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