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位老军人是1928年在江西井冈山入伍的,请问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名称应该是( )
A. 国民革命军 B. 新四军
C. 解放军 D. 中国工农红军
2、阅读《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从中你能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反映了三大改造的成果
③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
A. 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B. 第一个直辖市 C. 第一个自治州 D. 第一个自治县
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画旨在反映(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达成
C.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现状
D.沿海经济开放区建设热情的高涨
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
A. 钱三强 B. 竺可桢 C. 袁隆平 D. 侯德榜
6、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
②开始设立军机处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7、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上海
B. 北京
C. 深圳
D. 重庆
8、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初期的(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9、深圳建市时,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不到2亿元。如今深圳已建成举世称奇的现代化都市,2006年,生产总值4860.62亿元!这是因为成立了
A. 经济特区
B. 直辖市
C. 民族自治区
D. 特别行政区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和平的环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材料叙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12、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周恩来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3、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决不允许“文革”错误重演。居安思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重提文化大革命意义深远。以下措施不属于直接纠正“文革”错误的是(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平反冤假错案,健全民主法制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掀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
1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 规划之际。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6年 D. 1957年
1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
17、“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弯。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高潮
D.三大改造
18、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进行了一场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的一个真理是
A. 必须遵循毛主席的指示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必须维护毛主席的决策
D.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19、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时期,导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刺杀宋教仁
B. 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C. 袁世凯解散国会、国民党
D. 袁世凯称帝
20、我们的家乡醴陵市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哪一层次?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21、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4、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26、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7、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9、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30、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31、时间轴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某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如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你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请你写出上图中A处会议召开的时间。在这次会议上为了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3)上图中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2、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年____月_____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央策。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3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图表中经济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个发展计划?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