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教会法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法规,起初只是用来约束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宗教行为的,但在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律崩溃的特殊时期,教会法从宗教领域走向了世俗社会,用来约束普通人的日常行为。欧洲教会法的发展(     

A.弥补了世俗法的不足

B.成为王权复苏的重要基石

C.阻碍了罗马法的传播

D.促进了欧洲集权方式转型

2、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说明义和团

①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②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④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图是《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的宣传漫画,描绘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经济”的石柱上,她的一旁放有标注“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字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这幅作品旨在(     

A.控诉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人性

B.强调男女地位和权利的平等

C.倡导女性经济独立走向社会

D.宣扬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4、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王朝的是

A.商鞅变法确立县制

B.汉代有效管理西域

C.北魏改革民族融合

D.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5、《清高宗实录》记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材料体现了(       

A.盲目自大的传统性思维

B.中国逐渐适应国际环境

C.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D.中国外交思想的近代化

6、宋朝以前,我国民风比较开化。普通民女离婚再嫁毫不出奇。但宋朝时期却强调“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史·烈女传》共记载烈女42人,其中贞节烈女类达38人之多。这表明(     

A.理学思想理论日趋完善

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学说

C.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

D.理学信仰面临严重危机

7、下表为18世纪后期至1910年英、法、荷三国农业中的人均产出情况统计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18世纪后期(英国=100)

`1910年(英国=100)

1910年(1750年的英国=100)

英国

100

100

150

荷兰

98

50

75

法国

55

74

111

A.工业革命减缓了英国农业发展速度

B.荷兰逐渐成为典型的工业国家

C.法国农业因革命而获得迅速的发展

D.技术变革提升了欧洲农业水平

8、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

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9、《新唐书》记载:“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乃盗起兵兴,财用益绌……”为此政府实行(     

A.均田制

B.租庸调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10、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

11、口号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2、从1391年到1533年,河南省西华县和虞城县新垦的耕地分别是原有耕地的10倍和17倍,但两县的田赋却从未增加。由此推知,明朝

A.农业生产技术停滞

B.政府重视改善民生

C.封建统治潜藏危机

D.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13、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

A.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D.-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14、清代前期,国家推行鼓励垦荒的政策。由于平原早已人满为患,开垦越来越进入丘陵山区和边远地区。清代这一措施(     

A.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B.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D.推动了区域经济开发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16、“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为解决这一现象,唐朝政府(     

A.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B.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调整租调制为租庸调制

D.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17、抗战胜利后,中国民盟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号召:“我们坚决地要求民主”;在《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主张:“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中国民进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强调:“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等,这些言论(       

A.推动抗战走向胜利

B.反映当时人民心声

C.助推国共北平谈判

D.得到国民党的支持

18、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

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

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参与北约组织东扩进程

19、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出宋朝政治体制(     

A.解决了“三冗两积”的问题

B.使皇权得到强化

C.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矛盾

D.有利于监察相权

20、下表为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后的文官人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

188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人数

5083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400

A.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

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

C.促进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增加了政府行政不稳定因素

21、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崇文》中有如下记述:“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合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A.认识到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B.推崇科举制度

C.主张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

D.推崇儒学复兴

22、苏轼在《读〈开元天宝(713年~756年)遗事〉三首》中曰:“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据此可知,唐开元天宝时(     

A.科举制造成了官员的冗杂

B.两税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C.交通便利使商品贸易发展

D.社会风气受到佛教的影响

23、“一五”计划规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中,农林水利等为32.6亿元,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其中轻工业约27.8亿元,重工业约220.7亿元。这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把农业放于首位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保障生活必需品

24、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根据表格,可以推知(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外援(%)

52.74

81.86

74.0

其他(%)

47.26

18.14

26.0

A.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

B.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C.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

D.根据地财政对外援依赖全面扭转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确定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____________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发展与完善: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特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__________、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______层面民主制度同_______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_________和巨大优势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_________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6、中国战场的地位: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__主战场。

27、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28、巩固扩大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措施:以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________,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实行________制度

29、后来,在_______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0、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1)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________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________

(2)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________开展起来。

31、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战前: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____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____

32、重视以人为本,主张民本思想

(1)表现周公提出“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孟子提出“____”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影响:后世儒学思想家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____;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成为中华传统____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3、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34、文史常识检测。

(1)以下是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请按从幼到长的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一下。

不惑之年、豆蔻、而立之年、弱冠、知命之年、总角、花甲之年、孩提、古稀之年、及笄、耄耋之年、襁褓、期颐之年。

从幼到长的正确顺序应是:襁褓、孩提、   、豆蔻、   、弱冠、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

(2)将以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补充完整。

天干:“甲、乙、   、丁、戊、己、庚、辛、   、癸”。

地支:“子、丑、   、卯、辰、巳、   、未、申、酉、戌、   ”。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36、百团大战的时间?目标?结果?

37、什么叫社会信息化?

38、结合“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思考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

39、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