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2、下图为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由此可知(     

A.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B.国家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C.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

D.三线建设战略目标完成

3、明朝长期采取“贡市合一”政策,即只有朝贡才能“互市”。清代收复台湾后,旋即设海关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实行“贡市分离”政策,不朝贡也可“互市”;并通过条约规范与俄国的疆界及“互市”关系。这表明,清朝(     

A.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B.朝贡体制日益发展

C.积极开拓海外贸易

D.外部危机逐渐解除

4、1956年,中共八大实行差额选举和自由批评等做法,提出了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会后,各民主党派还对本党的纲领作了新的修改。这些都表明(     

A.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初步建立

B.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

C.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日益制度化

D.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

5、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足30户,与邻近的里共置;如果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27户人家的成里向上级启陵乡请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两处秦简可以用来(     

A.体现文书制度效率

B.反映户籍制度严密

C.研究启陵乡里结构

D.印证秦律严刑峻法

6、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白金币分三种,其中一枚圆形的龙纹币,重八两,值三千钱。而皮币则是用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制成,规定价值四十万钱,王侯到京城朝见拜贺时,必须用这种皮币将价值不过数千文的礼器包裹起来。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有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有效提高了工商业者地位

C.减轻了地方郡国的赋税负担

D.增进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7、据学者研究,汉代盐官讲究籍贯“回避”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任用本郡本县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可考的盐官莫不如此。连云港尹湾汉基出土的简牍所记载的盐官长、盐官丞,都不是东海本郡人。汉代此举主要是基于(     

A.王国势力恶性膨胀

B.盐官握有经济实权

C.完善察举征辟制度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8、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9、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导致西方各国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文化教育等新的事务的管理。某些西方学者把这种变化称为政府从“消极防卫职能”向“积极发展职能”的转变。这一转变(     

A.全面提升了官员的执政素养

B.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C.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推动力

D.利于促进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10、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一有空闲时间就与普通工人交往,详细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还研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1844年,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文章,指出必须废除私有制。据此说明,恩格斯的实践与研究(     

①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②探讨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变化

③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④总结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经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北纬30°线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不同文明区域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对图中标识区域的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①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②建筑特征为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③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建造房屋

④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     

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

13、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15、据学者研究,元朝书院共计有408所,除9所尚无法得知其所在地点外,其余399所分布于以下地区:江浙行省167所,江西行省80所,中书省55所,湖广行省42所,河南行省37所,陕西和四川两行省各9所。之所以出现这一格局主要是因为(     

A.经济重心南移

B.北方政治地位稳固

C.文化政策导向

D.政治局势南稳北乱

16、在人民网历次的全国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多次进入十大热词榜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的和谐稳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社会保障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其他各国纷纷仿效

B.二战后,美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全民覆盖

C.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个人一律无差别享有保险

D.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17、1859年6月,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重创英法联军,取得了大沽口之战的胜利。咸丰皇帝决定“乘胜议抚”,允许英、法按照新章程纳税,减轻税负,以示“宽大”。由此可见清廷(     

A.军事实力强大

B.华夷观念淡化

C.主权意识增强

D.御侮决心不足

18、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19、唐朝时,常举考试合格获得为官资格,后经吏部选拔才能正式任官。《通典》记载,“始取州县案牍疑义,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这反映出吏部选人的标准之一是(     

A.“体貌丰伟”

B.“言辞辩正”

C.“楷法道美”

D.“判案能力”

20、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C.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2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学家只是通过限定法律规则的范围,来指望达到将希腊的分类与概括的方法用作裁判案件的理性基础,就像希腊哲学家从来不曾打算将辩证法仅仅用来论证法律判决和规则,罗马法学家也从来不曾想把他们逻辑一致的裁判天赋转化为一种哲学体系。由此可见(       

A.罗马法体现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B.罗马法学家具有明显的务实取向

C.古希腊继承并发展了古罗马文化

D.希腊哲学制约罗马法律体系完善

22、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3、公元313—314年间,一位驻扎在甘肃的粟特人那耐·万达克向家乡撒马尔罕寄了一封信(部分内容见下),该信件可用于研究(       

最后一位皇帝从洛阳逃走。由于饥荒,城市和宫廷遭到火灾……这些所谓的匈奴人,昨天还受制于君王!

从敦煌一直到金城(兰州)……亚麻布销路很好。

居住在从金城到敦煌地区的我们,没有亲属,年老而且面临死亡。

①西晋末期的政治局势       ②丝绸之路的商业活动

③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④粟特商人群体的境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明万历四年,“至万金”;万历二十一年,“累增至二万有余”;万历二十二年,“骤溢至二万九千有奇”,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现象说明(     

A.朝贡贸易获利丰厚

B.海禁政策遭到废弃

C.关税成为经济支柱

D.海外贸易有所扩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亚历山大远征

(1)概况: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_________,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_________流域的广大地区。

(2)影响: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3)国家政策

①特点:亚历山大试图以_________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②举措: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_________。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_________,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_________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4)帝国分裂:公元前_________,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

26、古代埃及文化:成就:

类型

代表

内容

影响

文字

____

这种文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文学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

陵墓

古代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受到____较大影响

 

神庙

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历法

____

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其他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古代埃及人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27、国民大革命失败:

(1)失败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2)失败原因:

①客观;②主观。

(3)失败教训。

28、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对华制裁,共计12款,还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________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__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________

(3)将北京________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________

(4)拆除________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________,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________

(5)禁止华北________5年,禁止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29、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____文字。

30、俄罗斯的历史:9世纪(882年),____建立,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31、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 ______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______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______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32、历史的时空

假设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变迁。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填写史实。

你来到了15世纪末的意大利,作为画家有幸看见了达·芬奇正在创作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代表作(1 )。

你来到了1701年的英国,作为议员表决通过了(2 ),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你来到了1782的英国,作为工匠亲眼见证了(3 )发明的“万能蒸汽机”运作。

你来到了1856的俄国,作为士兵参与了与英、法、土耳其等国之间的战争——(4)(战争名称),结果俄军大败。

你来到了1865年的上海,有幸招入李鸿章创办的(5 )工作。

你来到了1900的巴黎,目睹了展览会的戏剧性场面,慨叹新近被驯服的力量——(6)。

3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背景:_________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特点:孟尼利克二世发表《_________》,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3)结果:1896年打败_________,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34、__________________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条战线是指哪些?

36、什么叫话本?

37、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

38、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1)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时间和结束时间各是什么时候?

(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红军胜利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39、请写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