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好战士的典型代表的是( )
A.雷锋
B.朱德
C.邱少云
D.聂荣臻
2、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3、2019年11月13日,澳门企业家何鸿燊的家人代表将流失海外一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与圆明园国宝最初流失海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科学发展观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反腐倡廉
5、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B.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強
D.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6、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亚信第五次峰会
D.日内瓦会议
7、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B.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就
C. 顺应工作中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D.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8、如图所示农业科学家“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就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共有多少个民族组成( )
A.50 B.56 C.49 D.75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商讨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上海 B.南京 C.北平 D.北京
11、“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到巨大损失,在抵制“左”倾错误的基础上我国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08,北京见”,这是在雅典奥运会后中国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它指的是第几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 )
A.23
B.27
C.29
D.30
13、“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C.没有制定法律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14、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管理制度
D.法律制度
15、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的合作
C.限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6、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航天员是
A.聂海胜 B.刘洋 C.翟志刚 D.杨利伟
1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反映了中共中央正在开展的工作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D.推行“两个凡是”方针
18、学者汪辉评论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该制度
A.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B.奠定了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
C.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D.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A.2000年
B.2001年
C.2010年
D.2012年
20、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实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
A.重工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农业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2、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4、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5、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6、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7、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29、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31、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宣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积极影响?
(3)图3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3、改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 。
34、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党和政府编制的发展规划叫什么?
材料三 人们通常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浓缩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一化”和“三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哪一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改”在政治上有何影响?
材料四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多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有哪些?为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