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阿勒泰地区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新疆霍尔果斯市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新疆17个边贸口岸之一,霍尔果斯口岸的货物进出口额约占新疆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由原来的闭塞落后走向世界,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中华民国成立

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4、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少数民族的发展基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在天安门广场建以人民英雄纪念碑

6、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B.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8、三大政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上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上述材料表明我国

A.鼓励发展航天科技

B.掌握了各领域的尖端技术

C.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D.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改变会议航向的亚非会议指的是

A. 万隆会议 B. 政协会议 C. 板门店和谈 D. 日内瓦会议

1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任用的重要文件是( )

A.《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临时宪法》

13、学校准备编写校本课程教材《中华英豪现代中国人物传记》,某章节目录拟定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人物中适合入选的是( )

A.阿沛·阿旺晋美 B.董存瑞 C.邱少云 D.袁隆平

14、柳宗元语:“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处的“文皇”应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5、下表中的历史时期与建设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时期

建设成就

A

“一五计划”期间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投产

B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的建成投产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D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粮食、棉花、钢等20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A.A

B.B

C.C

D.D

1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关于下列两幅图片内容的内在联系论述最准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实现了统一

B.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C.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18、1984年初,小平同志到三个经济特区视察,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等等。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19、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 废除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0、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同印度缅甸发展外交关系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涵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相干涉内政 D. 平等互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22、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4、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5、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8、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

 

30、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6年5月23日是西藏解放65周年。65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列举"一五”计划中的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力度,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58岁的王根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县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发展有特色的作物种植走上脱贫致富新路,开始种植万寿菊。“虽然只种了2亩多,就拿到了6000多元”,他微笑着告诉记者。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什么制度?在哪一年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个?

(2)20世纪末,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战略?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33、习近平总书记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例说明?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与世界时局的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因1917年对德宣战与以后派遣劳工服役于战场,已站在战胜国一边,并且因为宣战而早已卸除了对德的条约关系。可是在凡尔赛,中国不仅无法分得任何胜利成果,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发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是哪一次会议的史实?它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2)材料二中促使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推动中、美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北约华约对峙示意图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的哪一政策?它在政治、经济方面又有何表现?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上,这一时期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与之相反,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

材料四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人教版《中国历史》

(4)材料四提到的“乒乓外交”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外交佳话。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五   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5)根据材料五指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外交策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