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惊慌害怕)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呆滞笨拙)
C.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拼凑组合)
D.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B. 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
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校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
B.释担而立(dān) 睨之久而不去(ní)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zhòng) 但微颔之(hàn)
D.康肃忿然曰(fèn) 以我酌油知之(zhuó)
5、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分别是诗人臧克家,学者、散文家张中行和当代女作家冯钟璞。
B.《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北宋的王安石,欧阳修和王安石都属于“唐宋八大家”。《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C.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尊称和谦称。如:谦称自己“鄙人”“不才”等;而“令尊”“令堂”则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
D.谦虚而恳切、语言简明、伟大的悲剧、振兴中华四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河流山川、森林万物囊括其间
②携手并肩同心同德,那是“众”字
③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
④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
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
⑥一个“山”字,横竖之间耸立着山的巍峨与险峻
A. ⑤④⑥②③① B. ①④⑥③②⑤
C. ①④⑥②③⑤ D. ⑤④⑥③②①
8、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 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9、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4)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
(6)杜甫在《望岳》中称赞泰山集神奇、秀丽于一体,南北两面景观截然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2017年12月1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1】根据示例,结合内容在横线上补全情节。
①偶遇老太太的好奇——②________________——③对老太太画花的惊叹——④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沙漠
沈宏
①他们四个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了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②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③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④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⑤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⑥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⑦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⑧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⑨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是还有明天,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⑩茫茫无际的沙漠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去。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⑪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⑫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吧。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⑬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面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跑向湖边。。。。。。
⑭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韧,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 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米。
⑮大伙都惊住了。
⑯我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了一壶沙子。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⑰我再也说不下去了。盂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摘自《小小说月刊》
【1】请按照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为水对峙—— ______________——艰难前行——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2】小说一开篇就描写双方为抢夺水壶而对峙的场面有什么好处?
【3】请赏析第⑫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4】小说结尾“当大家回头望着……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大家”明白了什么?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拼死守护的水壶中其实并没有水,这在前文中有多处已经给以读者暗示,这样的安排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B.在那沙漠上,面对没有水的现实,人是多么的无助、无奈甚至无望,这一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自然面前人的渺小。
C.小说以水壶为叙事中心,通过描写孟海他们与“我”的对峙,批判了人在生死抉择时为求生而丧失自我的自私。这正是小说的主要题旨所在。
D.小以“水壶”为线索,通过叙写考察队员走出沙漠的故事,刻画出在生死攸关时人与人不的品格特点。
12、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