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宜宾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_____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2)我只是伫立_____,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3)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_____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A.只是  观望 毕竟 B.只是  凝望  毕竟

C.因为  观望 可是 D.因为  凝望  可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 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 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 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zhuó)  序(chì)   字tiè乎不同(jiǒng

B. 育()   震sǒng)  污huì为人知(xiǎn

C. 果(suò立(chù) 澎pài而不舍(qiè

D. 鸣(háo)   红(yīn)  深痛疾(

4、下列对文章和著作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臧克家,本文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唐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老王》的作者是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小说《围城》的作者。

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闲暇   凛冽   天崖海角   海市蜃楼

B. 修葺   字贴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C. 猥琐   遗憾   如释重负   大庭广众

D. 烦燥   取缔   持之以恒   相形见绌

6、下面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都是通过儿童视角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小说,前者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后者则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丑小鸭》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十九世纪伟大的童话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   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   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A.角斗   飘浮   扬扬得意 B.角斗   漂荡   手舞足蹈

C.角逐   漂荡   手舞足蹈 D.角逐   飘扬   扬扬得意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对比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于河  圮:__________

(2)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__

(3)但微之  颔:__________

(4)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

(5)手熟尔  但: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4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________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之口告诉人们_______的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③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⑤吟诵中华古诗词,领略自然风情。吟陆游《游山西村》,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明媚风光;诵杜甫《望岳》我们可以领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峻。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   我很愿意看看《山海经》的图画,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但不好意思力逼房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1写房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与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2“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我”为什么这样说?

11、阅读《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在雨中拉车的片段,做好相关的圈点和批注:

(1)根据批注②,在原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使用答题卡作答,则抄录出相关句子)

(2)原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大有深意,坐车人的“死坐”不仅与祥子此时的“挣命”有关联,也与祥子最终的悲剧命运有关联。请结合原著在批注③处写出你的理解。

原文

批注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着他的头和背,横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回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①一“砸”一“扫”两个动词,细致而形象地写出狂风暴雨施虐,祥子拉车受苦的情形。

②运用排比修辞,表现祥子在风雨中拉车的艰难窘迫,展示底层人物的悲惨遭遇。

③_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1)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事、物或人,有时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兄弟的一次谦让,老师的一句安慰,风中飘落的一片叶子,浪中疾行的一叶白帆,枝头孤伶的一朵残花,脚下踏行的一块地砖……都可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感情。只要我们的心还未麻木,我们总被感动着……

(2)请以“心弦”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补题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自拟题目;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④篇幅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